城市地铁轨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周仲义 杨文慧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引言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大量客运功能,其建设规模和复杂程度远超一般市政工程。与地上工程相比,地铁轨道施工涉及地下开挖、支护结构、盾构掘进等多道工序,技术要求高,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涉及地质、水文、交通及管线迁移等不确定因素,极易引发安全隐患。近年来,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加速推进,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时甚至造成群体性安全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不仅影响了项目进展和投资效益,还对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因此,施工安全管理已成为地铁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地铁轨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地铁建设行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安全管理是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城市公共安全的前提。地铁施工环境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管理缺失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威胁到城市运营秩序。其次,科学的安全管理能够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避免因事故停工、返工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从而实现项目的高效推进。最后,地铁轨道工程属于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政府和施工企业的责任感和专业水准。因此,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工程顺利完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重要条件。
2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2.1 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不少地铁轨道施工项目中,安全管理体系仍然存在不健全的问题,这直接削弱了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一些施工企业在项目组织中更注重工期和成本,而忽视安全管理的独立地位,导致安全部门权威不足,难以在关键环节发挥监督作用。安全责任划分模糊,出现事故后互相推诿的情况。此外,部分安全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缺乏结合现场环境的可操作性,使得在突发情况中难以及时应对。现场检查多以形式化巡查为主,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与闭环管理,导致隐患长期存在。更重要的是,部分施工企业缺乏安全文化建设,未能形成全员重视安全的氛围,基层人员执行力不足,从而放大了安全管理体系的缺陷。
2.2 施工风险因素复杂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涉及的风险因素极为复杂,贯穿整个建设过程。首先,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是最大的风险来源,不同土层的稳定性差异大,容易在掘进和开挖过程中发生塌方、突泥、涌水等事故,尤其在软土层和高水位区域风险更为突出。其次,地铁施工大多位于城市核心区,交通密集,地下管线分布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供水、燃气、电力等管线损坏,严重时甚至影响城市运行。与此同时,大型机械设备使用频繁,如盾构机、起重机等,一旦操作不规范或维护不到位,极易造成设备故障或伤亡事故。
2.3 安全培训与监督不足
安全培训与监督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但在一些项目中执行不到位。许多施工单位的培训流于形式,时间短、内容单一,未能结合具体施工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部分工人安全意识淡薄,施工中依旧存在违规操作、不佩戴防护用具等问题,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同时,施工队伍流动性较大,新上岗人员往往未经系统培训即进入工地,缺乏应对复杂环境的技能。监督方面的问题同样突出,现场管理人员不足,检查工作往往走过场,隐患未能得到有效整改。此外,监督手段仍以人工巡查为主,信息反馈效率低,难以及时捕捉动态风险。
2.4 信息化与技术应用不足
尽管近年来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逐渐进入施工现场,但总体而言,其在地铁轨道工程安全管理中的普及度和应用深度仍然不足。许多项目依旧依赖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信息传递效率低,数据采集与共享不畅,导致安全管理缺乏实时性和科学性。例如,对地质变化、设备运行和环境参数的监测多依靠人工检查,无法实现动态预警,一旦风险逐渐积累,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一些企业虽引入了 BIM、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但多数停留在展示功能,未与安全管理形成深度融合。施工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不足,也使得技术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安全管理成效。
3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改进策略
3.1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要提升地铁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水平,首先应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施工企业需要将安全管理与质量、进度并列为核心目标,设立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制度的制定要结合工程特点,确保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通过奖惩机制强化执行力。对于落实到位的安全措施和人员应给予激励,对于违规和失职行为则应严格追责,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
3.2 加强风险识别与控制
地铁轨道施工的风险管理必须坚持全过程控制。施工前应通过勘探、建模等方式全面掌握地质、水文及管线分布情况,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施工中要对盾构掘进、基坑支护等重点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密切关注地表沉降和支护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对于大型机械设备,要建立定期检修和维护制度,确保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应通过分级管控的方式,将风险源纳入动态管理,提升事故防范能力。
3.3 推进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与智能化手段已成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地铁轨道工程可引入 BIM 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和方案优化,利用物联网设备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结合大数据分析建立预警机制。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系统能够及时报警,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应对。此外,智能化管理平台可以打通各参与方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集中共享和动态分析,提高管理透明度和科学性。通过推广信息化与智能化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预防能力。
结束语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施工效率以及社会公共安全。本文通过分析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梳理当前存在的管理体系不完善、风险因素复杂、安全培训与监督不足以及信息化应用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管理体系、加强风险控制、强化培训监督以及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等改进策略。未来,地铁建设应坚持体系化、全过程和科技化的安全管理思路,在制度、技术和文化多维度协同发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风险。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地铁工程顺利实施,为城市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许哲丰 . 城市地铁轨道施工重难点及应对措施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25,(12):67-69.
[2] 李万博 , 马伟伟 , 郭永亮 , 等 .BIM 技术在城市地铁轨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J]. 科学技术创新 ,2024,(21):115-118.
[3] 余金刚 . 城市地铁轨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4,9(04):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