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探究互联网时代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

作者

王艳妮

榆林市第二十小学 719000

引言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融合”的课程实施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推动科学教学方式的变革。当下,我们已身处“互联网”时代,科技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也应及时做出改变。教师应当秉承《课程标准》精神,积极探索“互联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其中,智慧课堂的建构可以有效促进“互联网”和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1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的原则

当今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课堂教学是科学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教师开展教学、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创新,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一是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从全局出发,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保证学生能够对教材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可以让小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逻辑思维能力。二是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利用互联网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应通过在线测评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环节,进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韦艳 . 关于利用信息技术助推小学科学深度学习的探讨 [J]. 考试周刊 ,2023,(52):78-81.

[2] 叶巧燕 .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J]. 华夏教师 ,2023,(36):76-78.

[3] 褚琳昀 . 科技引领教学创新 : 信息技术 2.0 应用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J]. 家长 ,2023,(36):10-12.

2 探究互联网时代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2.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延伸课堂知识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已较为普遍,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延伸课堂知识,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科学知识体系。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虚拟实验平台和在线互动工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生动的学习体验,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抽象的科学概念通过生动的图像和视频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学校引入了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查阅丰富的科学资料和实验视频,从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中“仿生”这部分内容时,仿生本身就是一种科技感极强的技术,通过对生物特点的仿制能够达到模仿生物的目的,仿生技术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仿生案例,飞机就是通过仿生鸟类而设计的,大海中潜艇就是模仿鱼类在海洋中的游动而设计的,这类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仿生技术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2 采用互动学习平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互动学习平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互动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和即时反馈机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平台上传课件、实验视频、测试题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互动学习平台促进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通过即时反馈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互动平台也具备数据分析功能,教师可以根据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辅导和教学调整。为了充分利用互动学习平台,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平台的操作和功能,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和互动环节,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善用平台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知识构建。

2.3 利用虚拟实验和模拟软件进行科学探究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提供多样化的互动平台与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感与互动性。与传统课堂上单一的讲授模式不同,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可以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创造过程中。例如,通过虚拟实验软件,学生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模拟各种科学实验,观察到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的现象或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观过程,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虚拟实验不仅仅是对传统实验的替代,它还能提供更多种实验条件和变数,允许学生在不受实际资源限制的情况下反复试验,调整参数,观察不同结果。这种模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自由的探索空间,帮助他们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信息技术工具应具备操作简便、互动性强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工具的易用性和学生的操作水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技术支持下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互联网为小学科学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创新机会。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数字工具,提升科学教学效率,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发展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