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论政工师在交通运输执法工作中的核心价值

作者

石海峰

淮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232000

交通运输执法作为国家行政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公路水路市场秩序维护、基础设施安全畅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保障以及社会公平与物流效率的实现[1]。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法治中国建设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公众对出行安全、便捷性及执法公正性的期待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执法工作面临多重挑战:执法环境日趋复杂,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要求执法人员兼具法治思维与较高专业素养;社会维权意识和监督力度不断增强,执法行为亟须实现更高水平的规范化、透明化和公信力;执法队伍建设亦面临廉政风险防控、职业倦怠缓解和内生动能激发等现实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政工师(政治工作人员)的角色已远非传统意义上的辅助岗位,而是深度融入执法业务全流程,成为直接影响队伍战斗力、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核心力量。他们既是执法队伍的“灵魂工程师”,也是“政治保障员”,其工作的广度、深度与实效,直接决定了交通运输执法队伍的政治纯度、纪律硬度和人文温度。本文将系统阐述政工师在交通运输执法工作中所承担的六大核心职能。

第一章:价值奠基者:铸就忠诚可靠的政治品格

交通运输执法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必须始终坚持“政治建队”原则。政工师是这一原则的关键贯彻者和推动者。在理论武装与政治引领方面,政工师需组织执法人员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国家重大政策与行业战略规划如:《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揭示宏观政策与一线执法之间的深层联系,通过专题学习、专家讲座和交流研讨等形式,强化“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确保执法实践始终契合政治方向与人民利益。在意识形态层面,执法队伍处于社会矛盾前沿,易受多元思潮影响。政工师应建立常态化的思想动态分析机制,及时发现并辨析错误观念,强化正面宣传与思想引导,巩固队伍的政治坚定性和思想纯洁性,确保在复杂环境中始终保持高度清醒与忠诚[3]。政工师还承担传承红色基因与职业精神的重要职责。交通运输系统积淀了深厚的“两路”精神等优良传统,政工师应通过历史教育、老同志访谈、实地参观等方式,将“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价值理念融入队伍文化建设,筑牢执法人员的职业认同与使命担当。

第二章:纪律锻造者:夯实廉洁从政的制度与文化基础

执法权的规范运行离不开纪律约束。政工师是执法队伍纪律建设的守护者和推动者。

政工师应协助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通过开展警示教育、案例剖析、廉政谈话等方式强化“不敢腐”的震慑;通过参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完善执法关键环节的制度设计,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借助职业道德教育、廉洁文化建设及家风助廉等活动,培育“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在日常监督方面,政工师需发挥“抓早抓小”的作用,通过常态化谈心谈话、走访调研等方式关注执法人员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干预,体现组织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原则[4]。政工师还应牵头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如态度生硬、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通过内部监督与社会评议相结合的方式,持续优化执法形象,提升执法公信力。

第三章:能力赋能者:推动执法队伍的专业化与现代化

现代交通运输执法不仅要求依法监管,更须具备良好的公共服务能力。政工师在能力建设方面发挥“催化者”作用。政工师应基于执法实际需求,协同业务部门设计系统性培训方案,涵盖法律法规、执法程序、证据固定等硬技能,以及群众沟通、应急处理、心理调适、舆情应对等软实力,推动实现“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政工师可通过组织案例研讨、模拟执法、法律辩论等方式,强化程序意识和依法执法观念,推动“三项制度”全面落实,使规范执法逐渐转化为行为习惯和团队文化。政工师也负责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通过评优表彰、典型宣传、职业发展规划和轮岗锻炼等措施,激发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发展动力,营造崇尚专业、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第四章:人文关怀者:增强队伍凝聚力与心理韧性

执法工作的高强度、高压力特性易导致队员出现心理负担和职业倦怠。政工师应成为队伍稳定的“维护者”和情感支持的“暖心人”。政工师可引入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供团体辅导和个性化咨询,特别是在执法冲突、投诉纠纷或应急任务后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队员缓解压力、恢复状态[5]。切实帮助队员解决实际困难同样重要。政工师应深入基层了解队员在家庭、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诉求,积极协调资源予以支持,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营造具有归属感的团队环境。通过组织文体活动、团队建设、兴趣小组等,政工师可促进队员非正式交流,增强彼此信任与协作,构建积极、健康、团结的组织文化。

第五章:形象公关者:构建执法公信与社会认同

在全媒体时代,执法机构与社会公众的良好沟通至关重要。政工师应承担起“传播者”和“形象管理者”的角色。政工师需主动策划宣传主题,借助新媒体平台以直观、生动方式展示执法工作、解读法律政策、讲述人物故事,增强公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与认同。在舆情应对方面,政工师应建立健全监测研判机制,面对负面舆情及时核查、迅速回应,通过信息公开和真诚沟通化解误解,维护执法部门的公信力[6]。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组织执法人员走进企业、社区、学校开展普法活动,既传递法治理念,也收集公众意见,实现执法与服务的良性互动,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第六章:改革协同者:保障执法体制的平稳转型

面对综合执法改革、科技应用深化等重大变革,政工师是推动改革落地、稳定队伍心态的重要力量。政工师应提前做好政策解读和思想动员,阐明改革意义与目标,消除队员疑虑,凝聚共识,为改革推进扫清思想障碍。在新模式、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政工师要关注队员的适应情况,组织专项培训与经验交流,帮助其转变观念、提升能力,顺利适应执法工作现代化转型的要求。

从支持角色到价值核心的战略定位提升

综上所述,政工师在交通运输执法工作中发挥着多重复合功能:他们是政治价值的奠基者、纪律规范的锻造者、执法能力的赋能者、团队情感的凝聚者、公共形象的传播者以及改革推进的协同者。其工作已深度融合于执法业务的全链条,成为提升执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的战略性力量。

政工师不应被视作间接功能的“成本部门”,而是直接创造政治效益、纪律效益、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价值核心部门。当前形势下,亟需进一步重视政工队伍建设,选拔具备业务知识、管理能力、心理素养和为民情怀的优秀人才进入政工岗位,并赋予相应职权与资源,支持其工作方法创新与实践深化,从而全面发挥政工系统在锻造交通运输执法铁军、服务交通强国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N]. 人民日报 , 2021-07-13(01).

[2] 交通运输部 .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J]. 中国公路 , 2019, 24(10):8-13.

[3] 张华 . 论行政执法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 [J]. 政治学研究 ,2020, 42(3): 56-63.

[4] 赵明 .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J]. 中国纪检监察 ,2022, 28(1): 45-49.

[5] 陈静 , 周涛 . 员工帮助计划 (EAP) 在公务员队伍中的应用研究 [J].心理科学 , 2020, 43(4): 912-918.

[6] 王少辉. 新媒体时代政府舆情回应能力建设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 , 2021, 38(3): 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