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

李清秀

重庆市南川区东胜小学校;重庆;408400

前言:

对于小学生来讲,情绪管理能力并非是单纯地控制自身情绪,而是要做到对自身与他人情绪的准确识别,也能够对情绪产生的原因有准确理解,懂得如何进行情绪的合理表达,在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合理调节。这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非常契合的,且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上更加专注,与人和谐相处,应给予足够重视。

一、学校方面,构建完善可行的培养体系

(一)课堂渗透

可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自然渗透情绪管理,以此来突破以往情绪教育只是通过心理健康课来实施的局限,要重视语文、美术等学科中情绪教育素材的挖掘与灵活应用,为情绪管理能力形成发展带来助力[1]。

比如:以在语文课上,可在讲解《珍珠鸟》的时候,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信任带来的愉悦”有充分体会;又或者是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合作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产生分歧或是矛盾的时候,及时的引导学生将自己为何生气表达出来,然后一起去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法;还可在美术课上,鼓励学生以色彩、线条来将“我的情绪小怪兽”这幅画绘制出来,将自身情绪以艺术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在学科学习中自然引入情绪管理,能够取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学生接受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二)活动体验

通过将真实的情绪实践场景创设出来,即可为多样化情绪体验活动组织带来助力,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掌握更多管控情绪的方法。可围绕实际需求来定期组织“情绪主题班会”,如,“我的困扰分享会”,“我的快乐”等,让学生们在自己创编情景剧等形式来将“考试失利”“被同学误会”等真实场景模拟出来,与此同时还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练习“积极暗示”“主动沟通”等情绪调节技巧的机会。又或是组建“情绪小管家”社团,让大家按照自己的习惯来进行“情绪手账”的制作,将每天的情绪变化、有效的调节方法记录下来,定期地和大家分享,以更多的同伴互助来促进情绪管理能力的逐步提升 [2]。

(三)支持保障

重视专业心理干预机制的构建。学校要重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通过“心理小屋”的开设来确保有需要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对一的情绪辅导。再有就是要组织全体教师来开展情绪教育培训,让更多教师可以掌握更多适合有效的“情绪倾听”“积极回应”等基础技巧,以确保学生有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可以及时的为其提供科学指导,以免学生的情绪问题不断加重。

二、家庭方面,营造理想适合的育人氛围

(一)理解接纳

要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情绪。家长一定要转变以往“否定情绪”的观念,在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要耐心地询问原因,引导其将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比如:孩子若是因为自己的玩具被抢而生气,家长可以先表达“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他拿走了你的玩具”,让孩子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情绪是被理解的,之后再耐心地询问“那我们可以怎样和对方讲,让他将玩具还给你呢?”缓解情绪的同时,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

(二)言传身教

做好情绪管理方面的示范。家长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也会面临重重压力,应有意识地向孩子展示良好的情绪管理方式[3]。比如: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耐心地和孩子说“妈妈今天有一点累,想要安静地休息十分钟,一会再陪你好不好?”,而不是通过发脾气等方式去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样孩子可以在观察中对家长的情绪调节行为做出模仿,为良好情绪管理习惯的形成构建良好条件。

(三)高质量陪伴

每天都要预留一定的时间去和孩子沟通交流。如,可以在每天睡前和孩子展开一段“情绪聊天”,可以询问“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发生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等,通过耐心的询问、倾听来及时地发现孩子出现的情绪问题,然后提供针对性引导,以免情绪问题的积累。且经常性地陪伴孩子,跟孩子轻松的聊天也能够让孩子在生活中保持更稳定的情绪,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问题都能够冷静地去沟通和解决,不让坏情绪一直困扰自己。

三、社会方面,搭建科学合理的支持网络

(一)整合资源

社区可与心理机构合作,定期开展“亲子情绪管理工作坊”,可通过游戏、互动体验等形式来将适合的情绪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又或者是在图书馆、文化馆等区域设立“情绪绘本专区”,将适合小学生的情绪管理绘本推荐给小学生,通过绘本阅读分享活动的定期组织来让更多孩子可以在故事的阅读学习中懂得怎样管理情绪。

(二)协同联动

注重“学校-家庭-社区”情绪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是构建。比如:学校可将孩子平时在校的情绪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社区可围绕学校需求来将适合、多样的情绪教育资源提供给大家,家长则要尽可能地参与学校组织的情绪教育

方面的活动。通过整合教育力量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为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构建良好条件,让小学生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并非是单纯进行哪一项技能训练,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角度着手来实施全方位的教育引导,这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协调配合。基于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做好力量整合,为学生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形成发展构建良好条件,为之后的学习成长、核心素养进一步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王慕倩 . 非暴力沟通:班级突发事件中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J]. 华夏教师 , 2025, (21): 36-37.

[2] 俞利红 . 关注学生情绪,构建心理防护——谈德育教学中如何做好小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 [J]. 亚太教育 , 2021, (24): 71-73.

[3] 姚荣英,陈军,张勤,等。 情绪管理能力对 4~6 年级小学生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的影响 [J]. 卫生研究 , 2015, 44 (02): 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