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监理实践
王朝国
天津市 300000 620503198410124232
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隧道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然而,铁路隧道工程通常穿越不同地质岩层,面临断层、涌水、坍塌等多种潜在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此背景下,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完善监理实践体系,成为当前铁路建设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铁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安全风险识别
安全风险识别是铁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其核心在于全面排查工程建设各阶段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铁路隧道工程中,风险识别需覆盖勘察设计、施工准备、现场施工及竣工验收等全流程,重点关注地质条件相关风险,如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岩溶发育区等可能引发的坍塌、突水突泥风险;同时,还需考虑施工设备故障、施工工艺不当、人员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以及恶劣天气对露天作业环节的影响。
(二)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与等级划分的过程。在铁路隧道工程中,风险评估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定性评估可通过专家打分、风险矩阵等方式,对风险等级进行初步判定;定量评估则借助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工具,对风险发生概率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后果进行量化计算。
(三)安全风险应对
安全风险应对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或降低风险的过程,旨在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对于铁路隧道工程中的高等级风险,需制定专项应对方案,如针对断层破碎带可能引发的坍塌风险,可采取超前地质预报、管棚支护、注浆加固等预处理措施;对于中等级风险,可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现场监测等方式进行管控,如调整开挖顺序、增加监测频率,实时掌握围岩变形情况;对于低等级风险,可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等日常措施进行防范,如定期开展安全操作培训,提高施工人员风险意识。
二、铁路隧道工程安全监理实践的关键环节
(一)监理机制构建
构建完善的监理机制是保障铁路隧道工程安全监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首先,需明确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职责分工,建立三方协同工作机制,确保监理工作不受外部干扰,能够独立、公正地开展监督检查;其次,制定健全的监理管理制度,包括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安全监督检查制度、隐患整改跟踪制度等,明确监理工作流程、内容与标准,规范监理人员工作行为;再者,组建专业的监理团队,配备具备铁路隧道工程专业知识、丰富监理经验及相应执业资格的监理人员,确保监理团队能够满足工程安全监理需求;最后,建立监理信息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召开监理例会、提交监理报告等方式,及时反馈工程安全状况,协调解决监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二)施工过程监理重点
施工过程是铁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防控的关键阶段,监理工作需聚焦重点环节,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在隧道开挖环节,监理人员需检查开挖方案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监督开挖尺寸、开挖顺序是否规范,严禁超挖、欠挖现象,同时关注围岩稳定性,若发现围岩变形异常,需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采取加固措施;在支护施工环节,需检查支护材料质量是否达标,支护参数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如锚杆长度、间距、喷射混凝土厚度等,确保支护结构能够有效承受围岩压力;在防排水施工环节,需监督防水板铺设、止水带安装等工序的施工质量,防止出现渗漏水问题,避免水害对隧道结构安全及运营安全造成影响。
(三)监理工作优化方向
随着铁路隧道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监理工作需持续优化,以适应工程建设新需求。一方面,应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监理工作中的应用,如引入远程监控系统、BIM 技术、物联网监测设备等,实现对隧道施工关键部位、重点工序的实时监控,提高监理工作效率与精准度,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强化监理人员专业能力培养,定期组织监理人员参加铁路隧道工程新技术、新规范培训,学习先进的监理方法与管理经验,提升监理团队整体专业水平。
三、安全风险管理与监理实践的协同配合
(一)信息共享机制建立
安全风险管理与监理实践的协同配合,首先需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风险管理部门应及时将风险识别、评估结果及风险应对方案传递给监理单位,使监理人员明确工程重点风险管控对象与管控要求;监理单位在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需将发现的施工安全隐患、风险变化情况及时反馈给风险管理部门,为风险管理部门调整风险评估结果与应对措施提供依据。通过信息共享,实现风险管理与监理工作的数据互通、信息同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风险管控漏洞,确保风险管控措施能够在监理工作中有效落实。
(二)协同管控流程优化
优化协同管控流程是提升安全风险管理与监理实践配合效率的关键。在工程开工前,风险管理部门与监理单位应共同参与施工方案评审,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对施工方案中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审核,确保施工方案具备针对性与可行性;在施工过程中,双方应定期开展联合检查,针对高等级风险管控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共同分析风险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在风险事件发生时,风险管理部门与监理单位需协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按照应急预案分工协作,及时控制风险蔓延,降低事故损失。通过优化协同管控流程,明确双方在不同阶段的工作衔接节点与职责分工,提升风险管控整体效能。
(三)人员协作能力提升
人员协作能力是保障安全风险管理与监理实践协同配合的基础。一方面,应加强风险管理部门与监理单位人员的交流培训,通过联合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研讨会等活动,使双方人员了解彼此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增强协作意识;另一方面,可建立跨部门工作小组,选取风险管理与监理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重点风险管控工作,在实践中提升人员协作能力。同时,还需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如设立专门的沟通联络员、开通即时沟通渠道等,确保双方人员能够及时沟通解决协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风险管控合力。
结束语
铁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监理实践是保障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科学开展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工作,能够从源头降低工程安全风险;通过完善监理机制、聚焦施工过程监理重点、优化监理工作,能够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有效落地。未来,随着铁路隧道工程建设难度的不断增加,还需进一步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与监理实践的协同配合,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持续提升风险管控水平,为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的安全、高效推进提供有力保障,助力我国铁路建设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辉 , 刘亚楠 , 陈士通 , 孙晨光 . 基于 POT-3σ 控制图的铁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动态综合预警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 1-10.
[2] 魏亚瑞 , 阎震 , 解亚龙 , 马鹏锦 . 基于 DEMATEL-BN 的铁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因素分析[J]. 铁道标准设计, 1-12.
[3] 姬彬波 , 谭成伟 , 刘恒 , 钟景佳 . 铁路隧道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现状及应对策略 [J]. 交通节能与环保 , 2024, 20 (S2): 21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