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文化渗透策略研究

作者

夏显梅

泸县二中城西学校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音乐学科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更能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文化渗透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接触和学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调式、旋律线条、节奏形态与和声思维,展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其多样化的音阶体系如五声音阶,富有地域特色的节拍律动,以及即兴演奏等创作手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听觉体验与审美范本。通过学唱民歌、赏析器乐名曲、了解民间乐种,学生不仅能增强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力,还能在模仿与创编中提升鉴赏力与表现力,进而深化对民族音乐语言的理解,全面提升音乐素养。

(三)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民族音乐文化风格多样,如西北民歌高亢豪放,江南丝竹婉转细腻,少数民族音乐则富于地域特色。通过接触不同地区的民歌、器乐与舞蹈音乐,学生可感受多元艺术表达;在学唱、演奏与创编中,既能激发音乐兴趣,又能在体验中发展个性,提升审美判断与艺术表现力,实现个体潜能的多维发展。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文化渗透现状

(一)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部分初中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内容所占比例较小,且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流行音乐的教学,忽视了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不足。

(二)教学方法落后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等,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参与度不高。一些教师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渗透的效果。

(三)教学评价不完善

目前,初中音乐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也不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和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文化渗透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应依据教学大纲与学情,系统规划民族音乐教学内容。首先,精选各民族代表性民歌,如蒙古长调、苗族飞歌,增强地域文化感知;其次,引入经典民族器乐作品,如《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结合乐器知识深化审美体验;再者,适度融入地方戏曲片段,如黄梅戏、京剧选段,提升艺术理解力;最后,开发校本或选修课程,构建常态化学习路径,使民族音乐真正融入学生音乐生活。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渗透的效果。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学习民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和教师应分层开展民族音乐实践活动。其一,校内组织演奏会、合唱赛、创编赛,引导学生体验民歌旋律与器乐表现;其二,结合节庆举办主题展演,如“非遗音乐周”,增强文化代入感;其三,拓展校外实践,安排参观民族音乐博物馆、观摩专业院团演出,深化感性认知;其四,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民俗活动,如采风、访谈民间艺人,提升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通过多维度实践,实现知行合一。

(四)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民族音乐文化渗透的关键。学校应从三方面加强师资培训:一是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通过研修经典作品与地方乐种,夯实理论基础;二是强化教学能力,组织专题工作坊,学习情境创设、合作探究等创新教法;三是

搭建交流平台,邀请非遗传承人、民乐专家进校指导,鼓励教师参与区域教研与实地采风。通过系统化、多层次的培训,帮助教师更新理念、掌握方法,切实提高民族音乐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实效。

结论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文化渗透需系统推进。优化课程设置,应精选具有地域和民族代表性的作品,融入审美、情感与文化理解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可通过情境体验激发情感共鸣,借助合作学习深化认知,结合现代技术增强互动性;开展实践活动,包括校内演奏合唱、节庆展演、校外参观采风等,促进知行合一;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民族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搭建专家引领、教研协同的成长平台。每一环节均指向文化认同与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的培育。民族音乐传承非一朝之功,需学校主导、教师践行、社会支持形成合力。唯有持续探索与实践,方能让民族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焕发时代生机。

参考文献

[1] 曾小锋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把握 [J]. 山西教育( 教学 ),2024,(02):74-75.

[2] 赵敏 .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传承的途径 [J]. 读写算 ,2025,(24):133-135.

[3] 周潇 .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方法——以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为例 [J]. 琴童 ,2025,(06):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