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过程

作者

万秦鑫

重庆市南岸区川益小学校 重庆南岸 400000

一、课的启发

去年是三期课改的收官之年,验证课改是否有成效的最好表现方式就是课堂的呈现,学校要求每个学科要拿出一节既要体现我们益生课堂(生态、生动、生成)的三生课堂,还要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面对这样的挑战,小组成员毫无头绪。恰巧,科学郑老师上了一堂关于认识磁铁的课,听完他的课,我顿受启发,震撼二年级的学生为何能够彼此大胆的质疑,大胆的提问,孩子的应答如此有条理,学生的知识面如此广泛,而老师却能全程把控,小组成员的配合,组与组之间思维的碰撞,课堂生动有趣,形成三生课堂新的生长点,这样的课堂令我感受颇深,“改革”,一定要“改革”。查阅资料得知,这种小组合作的方法,已经被逐步运用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而小组合作确实可以为大家带来共同的利益,提高做事的效率。那么,体育课堂究竟如何开展具有课程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呢?

二、体育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的方法,教员少教,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这是来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我想这就是他想表达的合作学习。

(一)认识体育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按学生不同的能力、兴趣进行分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学生心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产生的效果特别显著。

(二)小组划分与成员职责分工

科学研究表明,合作学习的主体构建应该强调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综合能力大致平衡,组内成员间学习长处的互补。以我所教三年级为例,全班分8 个小组,六个同学为一组。1. 组长:每组组长能力相当,不要为了所谓公平实施轮流制。2. 发言人:小组成员对组内成员完成的动作是否标准出现争议,由发言人总结。3. 记录人:对得到表扬、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进行身体练习、生病请假的学生进行课后详实记录。4. 示范人:这个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较标准的在组内进行示范指导,这个人员不用固定,根据擅长的运动项目进行自主推选。

(三)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要想获得预期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具备科学而正确的教育理念,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段,打造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促进面对面互动交流,培养小组合作交流技巧。我们不要刻意关注小组活动中受到的挫折,而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他们更加自律,提醒树立正确的运动方法,避免运动损伤。小组长有权制定本组的组规,并经本组同学通过,在组内实施。当发现组内同学违反组规时,小组长有权进行处理,老师静观其变,若有不适,及时制止。组长本着激励为主的宗旨,定期向教师汇报本组同学的课堂表现,合作学习的课堂,应该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学科素养。当一个老师巡视所有学生的时候难免有所疏漏,看得不全面,通过组与组之间的较量,组内成员就会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自然会团结一致,差一点的学生更加努力的练习,擅长的学生更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课堂良性生长。

我是课堂的设计者,学生在按照我的思路进行更高效的身体练习,但学生的合作只局限课堂吗?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家长是家长吗?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

前几年“新型冠状肺炎”将我们正常的生活、学习秩序完全打乱,从此以后,我们就开始思考疫情防控下我们的课堂该怎么办,教学方式的转变,老师们被迫成了“主播”,我将小组学习带到空中,让孩子们利用电脑、手机上的音视频进行补充练习,孩子们可以在线讨论、小组讨论,小组互促学习,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并且还开展了云上跳绳比赛,学生积极参与,家长主动交流学生完成情况,让教和学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据内蒙古民族大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的一项调查, 95.24% 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93.24% 的学生喜欢混合式教学模式。其所在学校的混合式教学课堂学生的平均成绩要比平行班高出约 10 分。我们的体育课堂为何不可?

课前:老师提前告知近段时间要完成的运动项目,学生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合作,通过网络资料的查询此运动项目的历史背景,视频的观摩学习,提前构建一个知识或技能框架,小组内可进行线上或课间的分享讨论,家长代表可随时将学生动态与老师反馈。

课中:教师转变成了导演和演员,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了。混合式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讲课的能力,还要具备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突发问题处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缺乏在教改初期会让教师感觉更累。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师能力的提升,混合式教学最终并不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后:亲子运动周周练,体育课堂教学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的普及性的体育教学,我们如何将课后零碎时间进行有效利用,进行身体练习,需要我们家长的共同努力。现在的家长几乎都是 80 后,运动意识强,只需调动家长“特长”,组内爸爸妈妈们根据自身能力周末抽出两小时陪伴孩子进行身体练习,既可放松身心,又可增进亲子关系,还可增加孩子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显然,这也不是仅靠老师可以改变的事情,“教学改革来自现实需求,关键是教师,相关的政策是辅助,环境是支持,其实还是一种学习文化和教学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著. 教师的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2012,55.

[2] 孙庆玲.“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师生新型学习共同体. 中国青年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