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范硕

康巴什区第八小学 0170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身体素质和运动习惯的关键时期,传统体育教学常用教师示范后学生模仿的单一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综合素养培养,而小组合作学习会创设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掌握运动技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还能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深入探讨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路径,能为体育教育创新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助于改变教学方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教师单向灌输技能的传统局限,它以新课标“学生主体”理念为核心重构课堂生态。教师凭借异质分组为学生打造技能与思维互补的学习场域,同时将自己的“指令者”角色换成“引导者”,推动教学重心从单一技能传递转向“探究、协作、建构”的多元互动。这种转变不仅贴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能将核心素养中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融入运动过程,最终让教学方式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导向”。

(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内的即时反馈和分工协作能精准激活并高效分配教学资源,避免传统课堂中教师指导的时空限制,教师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形成“个体进步带动小组增益”的联动机制,同步推进技能掌握、兴趣激发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减少单一训练的低效重复。基于过程和结果的多元评价体系能让教学反馈更有针对性,快速找到薄弱环节并优化策略,让教学投入和素养发展更匹配[1]。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突破路径

(一)适时调整,让合作学习小组充分发挥有效性

教师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调整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运动技能基础薄弱,教师在新授课的动作要领和运动技能教学初期不急于划分小组。教授低年级广播体操时,教师先凭借多媒体展示标准动作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完整动作,再分解示范每个动作的重难点,例如手臂伸展的角度、腿部弯曲的程度,还会用彩色胶带在地面标记脚步位置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轨迹。等学生初步掌握动作,教师再划分 4 到 6 人的合作小组,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先让成员依次模仿简单动作互相观察纠正,学习深入后再练习复杂动作组合。高年级学生学篮球等复杂项目时,教师课程开始就分组,每组推选有组织能力和篮球基础的学生当组长;教师提出“如何针对对方球队的防守弱点制定进攻战术”的问题,小组围绕问题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时会引导学生从球员位置、传球路线、进攻节奏等不同角度思考,这样能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有效性。

(二)分工互助,让合作学习小组更合理完善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划分小组后要明确成员分工促进互助协作。以跳远教学为例,教师会将学生分成5 人一组,每组都有清晰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分配。教师会指定一名组长负责整体组织协调,既要保证练习过程有序,也要统筹练习顺序、维持小组秩序,让每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组里其他四个学生分别承担不同观察任务,一人负责测量并记录每位练习者的跳远距离,用具体数据反映练习效果;一个重点观察起跳姿势,及时提醒是否存在起跳过早或过晚、起跳角度不当等技术问题;一个关注腾空动作,仔细看身体是否充分伸展、双腿是否协调前摆;还有一个专门留意落地动作,包括落地时的缓冲技巧、双脚是否同时着地的细节要领。实际练习时,只要有学生做跳远动作,其他四个成员就会各司其职,从不同角度全面观察记录;练习结束后,大家会根据各自的观察结果,一起给练习者提全面又具体的改进建议,例如“你起跳时腿部弯曲不够导致力量不足,下次要多弯一点”“腾空时身体前倾角度的调整”之类的具体指导。这种分工明确的互助模式,能让每个小组成员从不同技术角度深入关注练习过程,大家的知识和经验也能充分补充交流 [2]。

(三)建立讨论交流规则,让合作学习小组更适用实用

小学体育课堂启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讨论交流规则。例如足球教学时,教师会先播放比赛视频、讲解战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足球的基本认知,分组讨论战术安排前师生共同确定的规则包括发言按轮流制保证每个人都能表达,发言要简洁围绕主题,如说清对球员位置安排的理由,倾听者要保持安静记录他人观点,讨论完每组选代表总结意见。讨论过程中教师会巡视各小组,如果发现有学生违反规则,如打断别人发言,就及时提醒。讨论“防守时怎么有效截断对方传球路线”时,学生按规则依次说话,有人提议安排速度快的球员去对方传球频繁区域拦截,有人认为要观察对方球员经常传球方向提前预判,最后小组代表综合大家意见总结出适合自己小组的防守策略。有了这样的规则,学生能有序交流,让合作学习小组更实用,既提升讨论效果也帮助学好足球战术。

(四)多元评价,让合作学习效果持续提升

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中,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巩固学习效果也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师要构建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个人自评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别只把运动技能成绩当唯一衡量标准 [3]。例如跳绳合作练习时,教师会先明确评价维度,包括小组整体练习氛围、成员互助频率、动作改进幅度还有团队目标实现情况。练习结束后各小组先互评,每组派代表客观说其他小组的优点和不足,例如第三小组练习时成员会主动帮助节奏慢的同学调整跳绳速度,团队协作不错;然后是个人自评,学生结合自身表现反思,例如“我今天主动分享了快速跳绳的技巧,但组织小组练习时不够积极”;最后教师综合各方情况给针对性评价,肯定小组进步也提改进建议,如第二小组整体跳绳速度有提升,如果能合理分配练习时间让每位成员都有更多展示机会就更好。这样的多元评价让学生既能清楚认识自己和小组的优势与不足,又能增强团队归属感和自我反思能力,促使合作学习效果逐渐提升,形成练习、评价、改进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在当前小学体育课堂转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新活力,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借助合理的分组规则、任务设计等组织策略和贴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施路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从长远来看,教师需要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体系,创新课堂实践方法,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这样才能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付贝.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 下旬刊),2023(3):103-105.

[2] 马晓鹏 .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策略探究[J]. 体育风尚 , 2024(3):92-94.

[3] 钱勇 .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4(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