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农村规模化水厂建设标准与运行管理优化研究

作者

熊峰

绩溪县农业农村局 安徽省宣城市 245300

农村供水是重要基础设施,规模化水厂建设是提升农村供水水平的关键。当前农村规模化水厂在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中仍存在标准不一、配套不足、管理粗放等问题,制约了供水质量与服务效能。优化水厂建设标准与运行管理,对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支持农业生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现状问题,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以推动农村供水体系向标准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农村规模化水厂建设的意义

1.1 保障农村居民用水安全

农村规模化水厂能够集中处理水源,采用先进的净化工艺和设备,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为农村居民提供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安全饮用水。相较于分散式供水,规模化水厂在水质监测和保障方面更具优势,能降低因水质问题引发的疾病风险,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1.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规模化水厂可以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调配,根据农村不同区域的用水需求合理分配水量。通过采用节水型设备和先进的供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同时,规模化水厂的建设有利于对水资源进行集中保护和管理,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1.3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良好的供水条件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规模化水厂的建设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的需求,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例如,稳定的供水可以支持农村的养殖业、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农村规模化水厂建设标准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布局不合理

部分农村规模化水厂在规划布局时,没有充分考虑农村的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和用水需求特点。一些水厂选址不当,导致供水半径过大,增加了供水成本和管网建设难度。同时,水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较差,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2.2 建设标准不统一

目前,农村规模化水厂建设缺乏统一的、完善的标准体系。不同地区的水厂在建设规模、工艺选择、设备配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水厂的供水质量和运行效率参差不齐。一些水厂在建设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不符合标准的设备和材料,影响了水厂的长期稳定运行。

2.3 配套设施不完善

农村规模化水厂的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水厂的输配水管网老化、管径过小,导致供水压力不足和水质二次污染。同时,水厂的自动化监测和控制系统不完善,无法实时掌握水厂的运行状况和水质变化,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供水故障。

3 农村规模化水厂建设标准与运行管理优化策略

3.1 完善建设标准

3.1.1 科学规划布局

在农村规模化水厂规划布局过程中,需系统考虑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分布特征、用水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科学选址应兼顾水源地邻近度、地势高程和电力供应便利性,合理确定水厂规模与覆盖范围,通过优化供水区域划分缩短供水半径,降低管网建设与运行成本[2]。同时须注重水厂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避免对当地水源、植被和土壤造成破坏,落实环保措施。例如在山区或人口分散区域,可采取分区、分片建设小型水厂或设置加压泵站的模式,适应地形复杂特点,显著提升供水可靠性与应急保障能力。

3.1.2 统一建设标准

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农村规模化水厂建设标准,明确规模分级、工艺路线、设备选型、材料质量及出水水质等关键要求。加强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设计、施工、验收严格遵循标准,杜绝性能不达标的设备与材料投入使用。积极推广高效节能、智能易维的先进技术,如膜处理工艺深度净化水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水量、水压、水质参数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节。通过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全面提升水厂运行效率、管理水平和长期可靠性。

3.1.3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加大对输配水管网、泵站、蓄水池及监测控制等配套设施的投入与改造。更新老化管道,科学确定管径与材质,保障供水压力稳定,防止泄漏与二次污染。建立健全全流程自动化监测与控制体系,布设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掌握原水、过程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动态。加强设施日常巡检与定期维护,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管网问题,确保整套供水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3.2 优化运行管理

3.2.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规模化水厂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对水厂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建立水质监测和检测制度,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标准[3]。同时,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供水事故的能力。

3.2.2 加强成本管理

加强农村规模化水厂的成本管理,降低运行成本。合理确定水价,确保水厂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药剂使用量。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更新和维修成本。例如,采用节能型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维修费用。

3.2.3 提高信息化水平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村规模化水厂的信息化水平。建立水厂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水厂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水厂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运行中的问题。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如缴费查询、用水咨询等。

3.2.4 强化水质保障

水质保障是农村规模化水厂运行管理的核心。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对保护区内的环境监管,防止水源污染。优化水处理工艺,根据不同的水源水质和用水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和药剂。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检测,建立水质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异常情况。例如,在水源受到污染时,及时调整水处理工艺,增加药剂投加量,确保水质安全。

3.2.5 加强人才培养

农村规模化水厂的运行管理高度依赖专业技术人才。需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在工艺操作、设备维护、水质管控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积极引进和培养技术骨干,充实管理队伍。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农村供水相关专业,定向培养适应基层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为水厂可持续运行与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结束语

农村规模化水厂建设与运行管理对于保障农村居民用水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建设标准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完善建设标准,优化运行管理策略。通过科学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强化水质保障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提升农村规模化水厂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率,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稳定、优质的供水服务,推动农村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铁英 . 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战略模式浅议 [J]. 水利技术监督 ,2024,(06):52-57.

[2]郭敏 , 余蕾 . 湖北省农村供水智慧水务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20):25-27.

[3]张 演 川 . 农 村 饮 水 安 全 工 程 信 息 化 建 设 分 析 [J]. 农 家 参谋 ,2022,(06):159-161.

姓名:熊峰

身份证号码:342531199104230218

出身年月:1991 年 4 月 23 号 籍贯:皖 绩溪

性别:男 民族:汉 学历:本科 职称:初级 研究方向:水利工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