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赋能技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与研究
路婷婷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山东聊城 252200
引言
当前社会背景下,学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于此,技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创新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推陈出新。通过这种创新实践,既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实现舞蹈教学目标。最终使学生获得实质性的学习成果,切实提升其舞蹈专业能力。
1. 技工学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特色化改革的现实意义
现行教育体系已难以匹配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也无法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在技工学校学前教育领域,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对舞蹈课程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培养其职业技能。实施特色化舞蹈教学改革,可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舞蹈课程的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其学习需求。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协助学生投入舞蹈训练,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水平。
2. 信息化赋能技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路径策略
2.1 构建沉浸式舞蹈教学数字资源库
利用VR和AR技术创设一个三维立体的舞蹈实践课堂,如将《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课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动作捕捉技术将诸如蒙古族“甩手摆头”、维吾尔族“旋转”等民族民间舞典型舞蹈动作转成三维模型,让学生戴上 VR 眼镜就可以完成“模仿 - 分解 - 细节”的一套完整练习。根据广州某职业技术学院对 250 例数据实验测试结果来看,使用 VR 舞蹈实战系统的学员,在完成动作的规范化标准等级鉴定分值提升了 37% ,对位置空间的定位理解提升了 52% ;其次,我们还可开发一个“幼儿舞蹈制作”智能化平台,其中有超过 300 种的幼儿音乐动画模板让用户随便选择,自行拼合动作元素形成新的教学方案,这种“所见即所得”的设计方式使得教学设计效率增加四倍之多。
2.2 搭建OMO 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探索融合课件线上讲授 + 线下强化练习 + 线上讨论答疑的教学模式。比如,使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中的精品课等,如北京舞蹈学院《幼儿舞蹈教学法》的MOOC、配套的交互式电子书,附带120 多个微型视频、30 个虚拟仿真实验;而线下课程主要进行操作练习,运用智能化工具采集学生动作数据并发送到电子白板上,来描述诸如“重心转移不流畅”“手指位姿不正确”等动作。深圳某校实践表明,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以提升课堂互动量 2 倍,掌握核心内容的提升65% 。
2.3 研发AI 智能评估与反馈系统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研发的舞蹈动作识别系统,以摄像头跟踪学生关节节点位置轨迹,再和动作规范数据库进行比对,自动产生“完成度——节奏契合度——表现力指数”的三维分析报告,以及“膝不屈”“头不对”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改正视频,还可以开发“少儿舞蹈教育技能 AI 测验”功能,模拟 3~6 岁儿童学舞场景,以言语、表情的识别,来衡量学生的教育适配能力、命令清晰程度等岗位胜任力。根据杭州市某试验计划显示,AI 辅助教学下动作纠错的效率提升了83% ,学生成果工作的竞争能力指数分数也提升了 41% 。
2.4 打造校企协同的云上实践平台
目前建设的基于优质幼儿园资源的虚拟仿真实训实训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仿真幼儿园”,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学生进行云上真实教学的模拟以及“晨间体操编排”和“亲子舞设计”等实训课程,同时模拟平台配套的幼儿发展评价模型能够自动识别舞蹈活动对幼儿大肌肉运动机能、社会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同时组建的“校企双导师”融合虚拟教学平台,可以让幼儿园教师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示优质课程,如“奥尔夫音乐律动”、“感觉统合舞蹈”。这样学校资源、企业资源可以无障碍衔接。校企合作项目结果表明,网络实习的学生平均职业适应时间降低 67% ,92% 的幼儿园愿意推荐毕业生。
2.5 实施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
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学生个体发展的画像,该系统将采集学生的课堂行为、任务达成和测试成绩等数据,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挖掘分析出学生的学习特征,针对有着特殊个性特点的学生——“行动模拟者”“创新策划师”等,将为他们提供专属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包;针对有潜在舞蹈能力的学生,为其提供“儿童戏剧舞蹈创制”的高阶选修课,对技巧不佳的学生,为其开设“基础素质提升练习”的资源包。还可以研制“舞蹈学习智能助理”产品,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回答“关于幼儿舞蹈教育常见问题”的提问,从而达到三倍的辅助式自主学习时间增长。
2.6 创建数字化教学管理体系
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证据链体系,从设计到授课、实践、考核,全程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教学计划自动传送至教链网络中,课堂的记录信息由智能化契约保证其真实可靠,评分信息经过加密形成不可篡改的学习履历。还可以开发“舞动教学品质监控仪表盘”,利用数据可视化即时呈现包括“课程合格率”“技能证书获得率”“就业匹配度”等重要指标的数据给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一项学校研究表明,通过数字化管理方法可以减少教学差错率达 81% ,提高管理效率5 倍。
3 结束语
经过上述信息化转型方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将发生三个方面的主要转变:从“经验主义”到“数据主导化”;从“技能式学习”到“能力式培育”;从“封闭式的教室”到“开放式的生态环境”。当数字技术被用于舞蹈教育的“基础设施”,虚拟仿真实验成为教改创新的“孵化器”之后,培育的不单单是幼儿园教师,还有数字化生存能力的教师。这个变化的价值观也在每一代学前教育从业者所做出的实践中被逐渐转化为对孩子们的帮助,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它的影响力也将日益明显,最后,它将演化成促进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任小平 .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分析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5(2):162-164.
[2] 谢薇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思考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5(2):156-15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 年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课题,《信息化背景下技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编号:RSJY2023-Y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