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研究
颜茗彦
武汉市梨园中学 湖北武汉 430070
一、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培养意义
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实践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则可得知,其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1、深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层次。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化学基本观念作为化学学科知识的核心所在,通过化学基本观念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则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同化学知识之间存在的深层联系,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将原本分散的知识内容有效整合起来,进而促使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层次能够得到进一步深化,并以此有效避免机械记忆给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造成影响[1]。
2、推动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化学基本观念呈现出显著的迁移性、应用性等独特特征,在此背景下,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培养,则可帮助学生在面对生活中存在的化学问题时,通过化学基本观念,针对化学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化学知识有效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运用、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素养的良好效果。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策略
初中教育阶段,化学基本观念培养作为化学教学工作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其培养质效直接影响着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理解与掌握水平,对此,为推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便需从实际出发,明确化学基本观念培养具有的实践意义,并以初中化学教材为载体,深化对于化学基本观念培养教学策略的研究层次,以便在完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培养体系的同时,全面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一)深化教材挖掘层次,全面渗透化学基本观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培养方面,教材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载体,为实现良好的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目标,教师便需进一步深化对于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的挖掘层次,并借此在整合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素材的同时,确保化学基本观念能够有效渗透到各单元、课程教学工作中 [2]。
例如,“分子和原子”这一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需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展开品红在水中扩散相关实验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观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针对品红扩散的原因展开深入思考,在此之后,教师则可借助“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一观点的提出,使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微粒观。同时,“质量守恒定律”课程教学期间,教师还可通过带领学生有序开展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相关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以实验活动为载体,借助实验探究,正确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理论,进而切实助力学生守恒观这一化学基本观念的科学构建。
此外,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应将跨学科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重点关注起来,从而通过多种不同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学习路径。以“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组装实践活动为例,其作为一项跨学科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空气质量监测方法,并帮助学生从物质观等化学基本观念角度出发,正确认识空气污染涉及的污染物,进而为学生后续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打好基础。总的来说,化学教学中,为实现良好的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目标,教师便需以初中化学教材内容深度挖掘为基础,整合教材中蕴含的化学基本观念,并将其渗透到具体课程教学工作中,以便帮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步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二)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助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形成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情境的科学创设能够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在兴趣指引下,通过主动思考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良好的化学基本观念。对此,教师需依据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借助生活、实验等多种教学情境的科学创设,为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有效形成打好基础 [3]。
首先,生活情境创设方面,生活中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现象,借助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则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化学问题,并尝试运用化学基本观念分析、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燃料的燃烧”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便可从教材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家用燃料的变化”这类生活情境的科学创设,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生活情境的助力下,深入了解家用燃料发生的具体变化,如煤、天然气、液化气等等,并借此引导学生针对各类燃料燃烧能够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展开深入思考,进而依托生活情境,助推学生能量观及环保意识水平的形成。
其次,实验情境创设方面,化学实验本身属于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基于课程内容合理创设实验情境,则可帮助学生从直观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化学学科,并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情感感受,进而确保学生能够在化学课程学习期间,逐渐理解化学基本观念。以“氧气的性质”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则可针对学生化学基本观念进行培养时,通过木炭、硫在氧气中的燃烧等相关实验活动的组织开展,促使学生能够以化学实验为载体,直观观察氧气中不同物质燃烧产生现象的不同,并带领学生针对实验现象蕴含的化学原料展开深入探究,如氧气本身具有的助燃性质等等,从而切实推动学生物质观、变化观等化学基本观念的有效形成。
(三)依托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化学基本观念认知水平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探究式教学在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培养方面的有效应用,可帮助学生以自主探究为基础,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并正确理解化学基本观念的内在含义。对此,为切实保障探究式教学实践成效,教师便需做好探究目标设置与探究方案设计工作,并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及自身学习需求,主动提出探究问题、制定探究活动规划,从而在加深学生化学探究感受的同时,为其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 [4]。
例如,“燃烧条件的探究”这一初中化学实验活动开展期间,教师需通过自身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借助“物质燃烧必要条件有哪些?”等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指引下,结合自身生活实践经验展开猜想。在此之后,教师则需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探究主题及相关问题,自主展开实验探究方案设计活动,并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实验证据进行收集与记录,以便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活动,正确理解并掌握燃烧条件相关化学知识内容,并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变化观等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层次,最终为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目标的实现及科学探究等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教育阶段作为学生化学学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对此,教师需从初中化学教学要求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学情境创设等多项策略的综合应用,提升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培养质效,并以此助力学生化学学科学习目标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 唐克健, 彭敏. 乡镇初中教师培养学生化学观念的策略 [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23, (24): 10-11.
[2] 曹梦洁 . 促进初中生观念形成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D]. 扬州大学 , 2023.
[3] 余文华 . 基于 BOPPPS 模式促进初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建构的教学实践研究 [D]. 宁夏大学 , 2022.
[4] 郭善豹, 徐瑞林. 初中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分析 [J]. 新课程教学( 电子版 ), 2021, (18): 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