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社会工作介入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

作者

钱丽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650021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的显著变化,使青少年面临诸多健康挑战,包括生理发育适应、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处理及性健康认知等。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青少年成长环境日趋复杂,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当前我国青春期健康教育仍存在系统性不足,教育内容碎片化、实施主体单一化、服务覆盖不均衡等问题 [1]。社会工作在整合资源、协调关系、赋能赋权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破解青春期健康教育困境提供了新路径。

一、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青春期健康教育在促进个体成长、实现其身心健全发展、推动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助力个体健康成长: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的“突变期”,第二性征出现、生殖器官成熟等变化让青少年产生困惑、焦虑甚至羞耻感。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的卫生保健知识,为身体正常发育奠定基础。疏导青春期心理波动:青少年心理敏感,易出现情绪起伏大、自我认同模糊等情况。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理解自身情绪波动、自我意识觉醒等心理特征,学会应对焦虑、叛逆等问题,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提升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规避青春期风险行为:青少年对性充满好奇,若缺乏正确引导,可能引发过早性行为、未婚先孕、感染性病等风险。通过健康教育,打破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错误认知,使其掌握自我保护方法,树立健康的婚恋观和性别平等意识,从根源上降低风险行为的发生。帮助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健康教育缓解青少年与家长产生的沟通隔阂,形成良性亲子互动,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承担未来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责任做好准备。

二、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

(一)教育覆盖的群体差异性显著

在学段层面,黄骏 [2] 的调查显示,中职生学业压力较小但职业规划模糊,易出现自我认同危机。王凯悦 [3] 的研究指出,高职学生面临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压力,青春期存在社交焦虑的问题。地域差异同样明显,方兴等[4] 的调查显示,边远山区学生因信息闭塞、留守经历引发情感缺失等导致心理健康异常率达 28.3%。城市青少年虽能接触更多教育资源,但安琪 [1] 在济宁市调查发现,45.6% 的中学生表示学校性教育流于形式,反映出城市教育中存在有资源无实效的结构性矛盾。

(二)教育内容与实施路径的局限性

当前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内容存在“重生理轻心理”的倾向,内容大多只涉及生理健康知识,使青少年在面对情绪管理、亲密关系等问题时缺乏应对能力。在实施路径上,李墨[5] 设计的《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实践课程实际开展率不足 30% ,陈智 [6] 提出的初中化学与健康教育融合策略因教师缺乏跨学科培训而难以推广。

(三)家庭参与缺位

韩芳等 [7] 对云南省某市家长的调查显示,仅 19.7% 的家长能准确回答青春期性健康问题,62.3% 的家长表示“不知如何与孩子谈论性话题”。家长对性教育所持的保守态度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障碍。

三、社会工作介入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学校教育中构建支持体系

针对初中生的健康教育,谢玉萍 设计成长驿站系列小组,分为认识身体、情绪密码、人际边界三个阶段。在认识身体环节,可借鉴刘颖[9] 的生物学教学经验,通过人体器官模型拼装游戏讲解生理发育。针对中职生的自我认同问题,黄骏 [2] 开展职业探索小组,将青春期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结合。针对高中生的焦虑情绪,可利用标准化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开展普遍性预防。在性健康领域,可借鉴安琪[1] 设计性侵害预防工作坊,采用情景模拟法训练学生识别危险信号、拒绝不当要求的技能。在跨学科合作方面,张添铭等 [10] 提出的科普基地跨学科主题学习为社工介入提供了灵感。社工可作为协调者,推动学校与科普基地共建青春健康实验室,组织各学科教师共同设计教学课程。

(二)家庭教育中搭建沟通桥梁

针对家长性健康知识匮乏的问题,韩芳等[7] 设计智慧父母工作坊,帮助家长掌握非评判性倾听技巧;模拟与孩子谈论避孕套的对话场景,减少家长的尴尬与回避。程艳丽 [11] 的实践表明,经过系统培训,家长主动开展性教育比例从19.7% 提升至63.5%。对存在沟通障碍的家庭,社工可运用结构家庭治疗技术,借鉴方兴等[4] 设计每周家书活动,要求外出父母与留守孩子通过书信交流身体变化与情感体验,社工定期提供反馈,帮助双方学会表达关心与需求。这种方法既利用了纸质媒介的情感承载优势,又弥补了留守儿童缺乏面对面沟通的缺陷。

(三)社区教育中整合资源

参照陈敏红等 [12] 的健康教育基地模式,社工可推动建立青春健康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三大功能区:知识展览区采用互动展板讲解生长发育知识;团体辅导区开展性别平等、情绪管理等主题活动;个案咨询区为有特殊需求的青少年提供一对一服务。社工可组织培育青春健康志愿者服务队,吸纳医护人员、大学生、退休教师等组成多元团队:医护志愿者负责开展义诊 + 健康咨询,解答生理发育疑问;大学生志愿者运用“互联网 +”技术协助制作健康科普短视频;退休教师凭借教育经验为家长提供指导。

针对社会对青春期问题的污名化现象,宋逸 [13] 策划青春嘉年华系列活动,举办“我的青春我做主”主题展览,展示青少年的健康创意作品,组织代际对话座谈会促进成人与青少年的相互理解。这些活动能有效改善社区的舆论环境,为健康教育营造包容的文化氛围。

四、结论

青春期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支持体系。社会工作通过学校介入弥补教育短板,借助家庭工作改善亲子互动,依托社区服务扩大覆盖范围等。现有研究与实践已初步证实,社会工作介入可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素养、增强家庭支持功能、优化社区教育环境,为破解当前青春期健康教育困境提供了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 安琪。济宁市城区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现状问题调查及干预措施研究[D]. 济宁医学院,2024.DOI:10.27856/d.cnki.gjnyx.2024.000082.

[2] 黄骏。中职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干预之道——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J]. 广西教育,2025,(02):15-18.

[3] 王凯悦。高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及教育管理对策 [C]//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2023 年第三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358-360.DOI:10.26914/c.cnkihy.2023.011007.

[4] 方兴等。边远山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以桂东县职业教育 中 心 为 例 [J]. 科 教 导 刊,2023,(33):124-126.DOI:10.16400/j.cnki.kjdk.2023.33.037.

[5] 李墨。《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健康教育实践课的设计思路与呈现[J]. 中国学校体育,2024,43 (12):20-22.

[6] 陈智。初中化学教学融合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J]. 青春期健康,2024,22(10):90.

[7] 韩芳等。云南省某市 10~19 岁学生家长的青春期性健康知识与性教育需求分析 [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23,14(06):610.DOI:10.19757/j.cnki.issn1674-7763.2023.06.002.

[8] 谢玉萍。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J]. 青春期健康,2024,22 (18):57.

[9] 刘颖。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24.DOI:10.27230/d.cnki.gnmsu.2024.000777.

[10] 张添铭等。科普基地开展青春期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 [J]. 科技风,2025,(06):157-159.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506051.

[11] 程艳丽。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应该怎么做 [J]. 人人健康,2024,(21):77

[12] 陈敏红等。女性青春期健康教育基地建设计划书 [C]// 广州市第十三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术交流活动稿集。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妇科;2022:11.DOI:10.26914/c.cnkihy.2022.020111.

[13] 宋逸。关注青春期发育加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J]. 中国 妇 幼 卫 生 杂 志,2023,14 (06):1-5.DOI:10.19757/j.cnki.issn1674-7763.2023.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