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武平本土客家文化开展幼儿园户外活动
赖志丹
武平县十方镇高梧幼儿园 364301
引言
武平地处福建西部,山水环绕、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且生物多样,客家传统文化独特,竹竿舞等民俗活动传承至今,为幼儿园户外活动提供丰富素材与教育潜力,但传统教育对其利用较局限。当下,户外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渐受重视,如何将武平地方特色与教育活动结合,让幼儿在玩耍中成长,是重要课题,此举还能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一、武平本土客家资源概述及其教育价值
(一)武平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特点
武平地处福建省的西部,地形多山,山脉纵横,植被丰富。武平拥有许多天然的自然资源,如竹林、山川、湖泊等。这些自然资源为幼儿园户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对自然的探索兴趣。
竹林是武平地区的特色资源之一。在武平,竹子不仅用于制作传统的日常生活用品,还能作为户外活动的理想素材。竹竿可以用来开展多种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帮助孩子们锻炼身体,增强协调性和身体素质。竹林也为幼儿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他们可以在竹林中观察动植物,学习环保和生态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此外,武平还有众多的山脉和湖泊,这些天然的景观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探险场所,也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地理、气候等知识。通过登山、观察湖泊等活动,幼儿能够锻炼体力和意志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二)武平的客家文化资源与教育潜力
武平有着悠久的客家文化历史,诸多传统文化与民俗传承至今。当地传统民俗活动趣味与教育意义兼具,像竹竿舞,作为武平特色客家文化活动,在农村广泛流传,参与者需跳跃并配合节奏,能锻炼协调性与团队精神,幼儿参与可提升身体素质与自信心,感受集体力量。打船灯是武平客家地区特色民俗,常在节庆表演,独特造型、欢快节奏和丰富形式吸引人,幼儿参与能锻炼肢体协调,培养艺术欣赏力,了解客家节庆方式。还有皮筋、跳绳等传统民间游戏,可作幼儿园户外活动重要部分,增强孩子运动、协调能力与耐力,培养合作意识。武平本土客家文化资源,助孩子在娱乐中了解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二、武平本土客家资源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应用
(一)竹竿舞与户外活动的结合
竹竿舞作为武平的客家传统文化之一,结合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能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组织竹竿舞,幼儿可以通过跟随节奏、跳跃竹竿,增强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此外,竹竿舞还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节奏感和集体意识,增加他们的团队合作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孩子们共同合作,完成舞蹈动作,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此外,竹竿舞还可以作为武平地方客家文化教育的载体,帮助幼儿了解本土文化。在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竹竿舞的起源和文化背景,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皮筋游戏与儿童运动能力的培养
皮筋游戏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户外活动,能够帮助孩子们锻炼灵活性、耐力和反应能力。通过使用皮筋和绳子,教师可以设计多种跳跃、跑步等运动项目,使幼儿在运动中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皮筋游戏还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多人参与游戏,孩子们不仅需要协调身体动作,还需要相互配合,增强集体意识。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调整游戏的难度,以保证孩子们能够在活动中获得充实的锻炼。
(三)打船灯活动与幼儿综合素养提升
将打船灯活动引入幼儿园户外活动,具有多方面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先向幼儿介绍打船灯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和文化寓意,让幼儿对这一传统活动有初步的认识。
在户外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打船灯模仿表演。让幼儿手持特制的简易船灯道具,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模仿打船灯的舞动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协调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跟随节奏做出相应的摆动,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肢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同时,打船灯表演通常需要多人配合完成,幼儿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学会与同伴沟通交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表演任务,从而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而且,通过亲身参与打船灯活动,幼儿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具体案例:结合武平本土客家资源的幼儿园户外活动设计
(一)竹竿舞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案例:设计一堂以竹竿舞为主题的户外活动。活动前,教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竹竿舞的起源和发展,帮助孩子们了解竹竿舞背后的客家文化故事。活动中,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能力,设计简单的竹竿舞动作,让孩子们分组合作,进行竹竿舞表演。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指导,帮助孩子们掌握跳跃和配合的技巧,同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竹竿舞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协调性,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武平的客家传统文化。
(二)油桶利用与创意活动
案例:利用空油桶进行创意户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滚油桶比赛,孩子们需要通过推、拉等方式,控制油桶的滚动方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此活动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平衡感、反应速度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跳跃油桶等活动,孩子们在跨越油桶的过程中,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运动协调性。通过这些创意活动,孩子们不仅能享受到户外运动的乐趣,还能够在互动中增强自信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打船灯体验活动
案例:开展一次打船灯体验户外活动。活动开始时,教师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幼儿详细介绍打船灯的造型特点、表演场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幼儿的兴趣。
接着,为幼儿准备简易的打船灯道具,如用彩色卡纸制作的船身、用竹条和彩纸装饰的灯架等。在户外场地中,播放欢快的客家传统音乐,教师先示范打船灯的基本动作,如船身的左右摆动、灯架的上下晃动等。
然后,让幼儿手持道具,跟随音乐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表演。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组间的表演比赛,鼓励幼儿相互学习、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精彩的打船灯表演。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锻炼了身体协调性,还深入体验了客家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武平本土客家资源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一)资源开发与安全管理问题
将武平本土客家资源用于幼儿园户外活动,要先解决资源开发与安全管理问题。资源安全关乎幼儿生命与活动开展,如竹竿长度、硬度等有隐患,活动前要细致检查。打船灯道具要材料安全无毒、结构稳固,油桶等回收材料需符合环保安全标准,有锋利边缘或化学残留的旧油桶,要彻底清洁修整,保障活动安全。
(二)教师专业能力与活动组织问题
教师在开展结合本土客家资源的户外活动时,常面临专业能力不足与活动组织难的问题。农村幼儿园教师多未接受系统相关培训,利用本土资源设计活动缺乏经验技巧,使用传统资源时,要兼顾教学内容、方法、趣味性、安全性与教育效果。如组织打船灯活动,教师若不了解其文化内涵与表演技巧,就难设计出好环节。教师专业素养影响活动效果,若不能将资源与幼儿需求结合,幼儿可能失去兴趣。为此,幼儿园可组织培训,邀请专家讲座示范,鼓励教师交流分享,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五、结语
通过本研究,武平的本土客家资源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结合竹竿舞、皮筋游戏、油桶创意活动以及打船灯等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创造力和文化认同感。将客家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也提升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苏照 . 将在地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美育的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5,(23):78-80.
[2] 宋美晴 .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J]. 家长 ,2025,(23):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