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丁耀林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职业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还要注重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使之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一些实训基地存在技能训练与价值塑造“两张皮”的现象,导致思政建设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和实效。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教育性和实践性,其蕴含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能够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注入独特的价值力量。通过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实训基地建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意识,还能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因此,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契合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内涵丰富,既包括革命历史遗迹、英雄人物事迹、红色文献典籍,也包括由此衍生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在教育功能上,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价值、精神激励功能和文化传承意义。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训基地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场所,更是学生价值观念养成和人格塑造的重要空间。红色文化强调知行合一,与实训教学的实践性特征高度契合。将红色文化融入实训基地思政建设,可以通过典型事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革命精神激励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克服困难、追求卓越,通过文化传承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这种契合性不仅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也为实训教学的内涵提升提供了精神动力。
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思政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但在思政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理念层面存在偏差。一些院校过于强调技能培养,忽视了价值塑造,使实训基地在思政教育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其次,内容整合不够深入。红色文化资源虽被引入,但多以参观、讲解等形式出现,缺乏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深度结合,导致教育效果打折扣。再次,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思政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论讲授和活动开展层面,缺乏与实训操作、项目实践的融合,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不足。最后,机制保障有待完善。目前在制度设计、资源配置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仍缺乏系统化安排,导致红色文化融入实训基地的效果难以持续。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实训基地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第一,强化理念引领。高职院校应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技并修”的教育理念,将红色文化视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明确其实训基地思政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政策文件、课程设计和管理制度,推动红色文化教育与技能培养同向同行。第二,推进内容整合。要将红色文化元素嵌入实训课程体系,将红色精神与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形成技能训练与思想教育相互支撑的内容体系。例如,在机械类实训中融入“红色工匠”精神,在信息类实训中引导学生传承“两弹一星”科研精神,从而提升课程的思想深度。第三,创新教育形式。通过模拟场景教学、情境再现、红色主题项目化学习等方式,将红色文化的理念与实训操作紧密结合,增强教育的互动性和沉浸感。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红色文化数字展厅、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感受红色文化的价值力量。
四、红色文化融入实训基地的教育成效与实践价值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思政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通过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生动的红色故事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形成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其次,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责任意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奋斗精神与奉献精神,与职业教育中强调的工匠精神高度契合,使学生在技能学习中更加注重责任与担当。再次,促进了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实现。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融入价值引导,推动学生在专业能力和思想素质方面同步提升。最后,推动了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的深度发展。红色文化的融入不仅拓展了实训基地的功能,还提升了其社会影响力,使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与文化传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五、未来展望与对策建议
未来,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与实训基地思政建设的融合,推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全面革新。首先,应在顶层设计中加强统筹,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确保方向明确。其次,应强化学科交叉,推动红色文化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实现内容多元化。第三,应充分利用数字化与智能化手段,建设智慧思政平台,让红色文化教育突破时空限制,提升传播力与吸引力。第四,应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不仅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要关注其价值认同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第五,应加强校企与社会的协同,通过联合开展红色教育项目,形成育人合力,推动思政教育的系统化和常态化发展。
结论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在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思政建设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理念引领、内容整合、形式创新、实践拓展和机制保障等路径,可以有效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实训教学,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未来,应不断深化机制建设与资源整合,探索更加科学和长效的教育模式,使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育人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晓敏. 红色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思政教学的路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 2022(6): 112-118.
[2] 李建华.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与机制构建[J]. 中国高教研究 , 2021(9): 87-94.
[3] 张丽 . 红色文化资源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J].思想教育研究 , 2023(4): 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