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运行人员核心技能体系构建与能力动态提升策略
吴鹏
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广东省江门市 529228
人机料法环是保证安全作业的重要因素,其中人员业务能力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核电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严峻的挑战,运行人员的能力培养不仅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且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因此需要从常态化、精准化和场景化等层面构建核心技能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切实提升运行人员业务能力以应对当下安全标准升级、核电技术迭代和复杂工况等各种挑战,确保自身技能水平与核电岗位需求和行业整体发展保持同步适配。
一、核电运行人员核心技能体系构建分析
1. 明确技能标准,构建体系框架
就核电运行人员而言需要掌握技术、安全、操作和软技能等不同维度的核心技能,包括启动停机、正常作业、异常处理和应急响应等操作流程,还需结合操纵员、高级操纵员和值长等不同层级的岗位梳理明确的技能标准。核心技能层面要掌握系统流程、设备原理、规程执行、故障诊断排除以及 DCS 系统操作等技术,具备参数调整精度、监控多个系统状态和标准化执行等操作技能,同时有纵深防御、保守决策、辐射防护、机械防护、电气安全和辐射防护等方面的安全技能。另外值内沟通、风险预判、指令传达、保守选择、压力应对等软技能也是提高运行人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层级的岗位人员要进一步明确核心技能模块,比如新人、在岗和晋升等人员在自知要求和技能指标方面有不同的标准,需建立可量化且可评估的技能矩阵才能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体系。
2. 确保技能习得,健全培养机制
培训培养机制是提升运行人员能力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需分类分层进行培训设计从而强化技能习得。针对新入职员工主要从核物理、热力学、系统原理等方面进行理论授课,同时在仿真机上对正常情况和异常工况分别进行模拟训练,随之现场跟岗在师傅带领下熟悉实践操作流程和机械设备布局,力求通过理论、方针和实操的闭环培训机制助力新员工习得技能。对于已经在岗员工也要设计素质提升培训,针对各自技能短板进行专项培训来提升运行人员的故障判断和规程执行能力。另外还要针对团队协作、安全意识等内容构建全周期的培养机制,比如操纵员、协调员、记录员之间的分工配合以及训练指令传递等能力,针对三里岛、福岛事故开展核安全警示案例学习强化安全意识,对处在晋升和资质维持阶段的员工也要定期复训和进行高难度技能训练来确保技能不退化。
3. 科学考核评价,促进技能达标
核电运行人员核心技能体系构建还需要通过科学考核评价验证促进技能达标。可建立实操考核、情景测试、日常表现评估、执照与资质认证和动态反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形成“培训、考核、改进”的 PDCA 循环。比如利用仿真机设置故障来测试运行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响应速度和结果正确性,并通过现场实操考评作业人员对于阀门操作、参数调整等操作技术技能的规范性。还可模拟地震引发厂房进水的突发状况来检测团队的决策逻辑和协作应急能力。同时运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事件处理、安全行为、安全意识等也是评估能力的重要内容,针对以上考核内容进行分析并识别运行人员存在的共性技能短板,比如沟通信息遗漏、异常信号识别延迟等短板并增加专业的培训内容,通过动态反馈与改进促进运行人员技能提升。
二、核电运行人员能力动态提升具体策略
1. 动态能力画像,强化专业能力
随着核电技术迭代和安全标准升级倒逼核电运行人员必须不断进行能力动态提升,比如智能 DCS 系统、SMRs、核聚变示范堆等技术都是新时代数字化低碳化的重要表现,传统以经验为主的运行人员已然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要求运行人员逐渐向技术融合性人才转型。再比如自福岛事件以来对核安全监管新增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严重事故管理导则、辐射防护新技术等技能都需要运行人员不断学习更新。另外作业过程中还存在电网波动、设备老化和极端天气等不确定性因素,这种“非常规工况”也要求运行人员提升优先判断能力和资源协调能力。企业可基于岗位说明书和实时需求建立动态能力画像库,通过“事件复盘大数据”来感知和识别员工的能力短板,明确培训重点从而强化专业能力。
2. 创新培训机制,知识经验萃取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对于运行人员的培训体系也要不断升级创新,建立动态仿真训练、AI 自适应训练和 VR 技术还原等沉浸式培养场景进一步强化运行人员的实战能力。比如主泵密封失效、应急电源切换故障、其他机组设备故障等未遂事件的案例转化为仿真场景,识别运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由AI 自动生成针对性训练模块助力运行人员融合演练。另外还可以通过“专家库”“师带徒”“案例复盘”“微课程”等方式为运行人员提供碎片化知识和标准化培训素材,满足人员实时学习需求从而实现知识管理与经验萃取。
3. 考核激励闭环,引领动态提升
动态考核激励闭环是提升运行人员动态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员工自主提升动力,在日常作业过程中通过监控视频、手指口述和异常处置等主动性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随时开展“无通知演练”来对运行人员进行应急状态下的突发测试,比如模拟主控室内火警信号,评估员工的响应速度和执行流程。在考核的同时还需提供差异化激励和发展通道,动态能力提升必须与运行人员的职业发展挂钩才能从根本上激励员工自主提升,比如技能创新、应急处置能力评价、新技术掌握度等均与年度绩效、岗位晋升挂钩从而引领动态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核电企业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构建核电运行人员核心技能培养体系,不断创新升级培训内容和机制,实现运行人员能力的动态提升,才能为实现零事故零偏差的安全目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建 . 华东地区核电厂操纵人员管理现状和对策 [J]. 核安全 ,2024,23(03):112-116.DOI:10.16432/j.cnki.1672-5360.2024.03.014.
[2] 鲜超 . 基于“智慧运行”的核电厂运行人员工效提升体系构建与实施[J]. 中国核电 ,2024,17(03):396-401.
[3] 张鸿宇 . 信息化时代核电企业应急人员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27(09):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