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浅析

作者

李逊

湖北工建汉江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襄阳 410000

一、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

“精准定位”是要将施工管理的核心要素细化到施工过程中去,涉及人力资源调配、物资供给、设备配备、技术方案规划以及作业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明确各个要素在每个施工阶段的需求和配置标准,防止资源闲置或者出现管理上的漏洞。“细化目标”,就是把项目的大目标拆分成可操作并且能衡量成效的小目标,像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进度计划安排、成本控制手段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精细执行”则注重形成一套完整的流程框架和标准化的操作步骤,规范施工现场的行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尽量消除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严格考核机制” 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要素,其实质是建立科学严谨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施工管理各环节实际运行效果进行量化考核评价,并根据考核评价数据动态调整管理措施,形成 “规划 — 执行 — 监督 — 反馈”的闭环管理。

二、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 施工准备阶段精细化管理研究

施工图纸审核和技术交底环节要采用细致化的经营策略。施工单位要创建起包含技术、品质、现场管理等部门专家的专门审核小组,针对设计文件展开全面审查,着重检查其完备程度和精确度;还要联系工程实际情况,评判潜在的技术难点和工艺矛盾。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同设计方交流,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书面会审记录,为以后的施工提供规范依循。技术交底工作应当按照分等级、逐级往下开展的原则,各个级别交底都要讲清楚施工工艺要求、品质把控准则、安全操作规范以及工序衔接办法,保证所有作业人员完全了解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技术重点,以此减少由于信息传达不畅而引发的质量隐患或者安全事故危险。

施工资源配置环节要实行精细化经营策略。施工单位应该依照施工进度计划,制订包含人力、物资、设备等诸多方面的资源需求计划。就人力资源而言,要联系各个分项工程的技术特点和工艺需求,合理安排拥有对应资格证书,并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还要对他们的岗位责任以及工作时长予以明确界定,避免出现人员过剩或者不足的情况;同时要创建起供应商系统性评判机制并执行动态监管,率先选取信誉良好、产品品质较高的合作方,从而保证供应的材料达到工程质量标准。

2.2 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控管理

在工程项目总体目标和施工方案的指引下,要形成系统化的进度经营体系,把总体进度目标拆解成月度、周度和日度的具体计划,精确地把各个分项工程的时间区间和关键节点划分出来;还要创建起动态监测机制,通过现场巡检、数据分析这些手段来及时把握施工进展状况,客观地评价实际进度和预期计划之间的差别。凭借 BIM 技术或者专门的进度经营工具,做到进度数据的可视化表现,帮助管理层快速追踪项目的动态,改进进度经营的精准度和执行速度。

施工工序管理中,需形成全面的质量管控体系,包含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以及验收规范之类的要素,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参与各方严格依照既定的要求来开展工作。同时,大力强化对工序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监管机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时前往现场巡查,着重关注作业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预期以及质量标准。

2.3 施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创建细致化成本管控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项目开始前,要把施工图纸、技术方案、市场行情这些关键因素综合起来,制订出细致的成本预算计划,然后把它分解到各个分项工程、施工环节以及具体的作业班组当中,还要确定对应的成本控制指标。成本预算的规划既要全面又要精确,除了人工、材料、设备等直接费用之外,还要仔细考虑管理费、规费、税费等间接成本,这样才能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成本失控情况。另外,需要进一步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追踪材料价格变动、设计更改等情况的影响,尽快修改预算参数,保证预算具备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4 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创建起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项目管理层、技术团队、质检人员、施工班组负责人以及一线作业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然后把任务分配到各个岗位上,营造出重质量的工作氛围。采用签订质量责任书的方式来表明不同层级人员的质量责任范围和绩效评定标准,对于那些因为粗心或者失误造成质量问题的人,按照事先划定的责任归属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此保证质量责任制度得以切实执行。

创建细致化的品质把控体系,形成多层品质监管网络,包含施工班组自查、项目部再检查以及第三方监理机构最后验收等环节,还要依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工程品质全部合格。开展品质检测的时候,要利用先进仪器设备、无损检测技术等科学手段,提升检测精确度和可信度;针对出现的品质问题,尽快制订改进措施,指定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改进完毕以后,重新安排验收,直到符合规定要求为止。要完善品质档案管理机制,把各个分项工程的品质检测数据和最后验收情况统统记载下来,给品质追溯给予可靠依据。

2.5 施工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安全管理架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企业自身运营状况,搭建起包含安全生产责任分配、教育培训、技术交底、定期检查以及应急处置等众多要素在内的综合型安全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的设计务必做到完整、精准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清晰地界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及其执行流程,以此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高效性。

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就要努力塑造细致化的管控系统。在场地规划环节,要按照有关安全准则合理划分作业区、物料存放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同时还要设立清楚明白的安全标签,从而维持现场的秩序;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持续不断地执行安全巡查,着重留意作业人员的防护用品配给状况、机械运作情形以及临时用电管理等关键要素,尽快找出并解决潜藏的风险隐患。

结语:

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模式,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具体操作时,建筑企业要依据自身的资源状况以及项目特性,持续改良并更新管理模式,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施工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而应对建筑业快速发展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武鹏 , 张秀玥 , 丁冲冲 . 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施工管理优化研究 [J]. 石化技术 ,2025,32(09):396-397.

[2] 陈晨 , 邱虹翕 , 温中立 . 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5,(2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