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的研究
倪伟丽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会宁镇中心学校 054000
一、数学故事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态度
兴趣属于学生主动学习具备的内在推动力,而数学故事凭借其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能有效消除数学知识的抽象特性与枯燥感。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聆听或者阅读故事的进程中,自然而然地触及数学知识,减轻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同直接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相比,数学故事更契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与心理需求,可让学生体悟到数学并非脱离生活的“符号游戏”,而是同生活情境紧密相连的实用知识,由此激发学生主动探寻数学知识的渴望,逐渐塑造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降低数学知识理解难度,深化知识认知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面临的主要阻碍之一,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学生或者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直接理解数学概念、定理通常存在困难。数学故事借助创设具体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能够感知的故事情节,为学生搭建起“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中间的桥梁。在故事中,数学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符号或者公式,而是解决故事中问题的手段,学生能够顺着故事的发展,逐步领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含义以及应用场景,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对知识的构建。
二、数学故事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对策
(一)结合教学目标与学情,精选适配的数学故事
精准挑选适配的数学故事,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跟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场景、已有的认知相连接,辅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新的知识,达成知识的有效构建。若所选取的故事跟教学目的不相符,或者超出、低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就会致使教学成果受到较大影响,没办法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为例,该课时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领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式,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挑选“分水果”数学故事:小熊要给森林中的小动物们分苹果,总共有23 个苹果,要平均分给6 只小动物。借助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每只小动物能够分到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该故事紧紧围绕着教学目的,与学生“分东西”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除法知识认知相契合,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当中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有余数除法的学习,轻松地理解余数产生的缘由以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将握故事呈现时机,融入教学关键环节
根据注意力规律,课堂初始阶段,学生注意力呈现易分散状态,知识重难点之处学生容易产生困惑。而在教学关键环节呈现数学故事,能抓住学生注意力,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在课堂导入时呈现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在知识重难点处呈现故事,可将复杂知识具象化,助力学生突破学习瓶颈,使教学更具连贯性与有效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为例,其教学关键环节在于让学生理解表面积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在课堂导入环节,可呈现“包装礼物”这样的数学故事:小明打算给好朋友准备生日礼物,买了一个长方体礼盒,他想给礼盒包上漂亮包装纸,却不知该买多大的包装纸。此故事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求包装纸大小是求什么”的思考,自然导入表面积概念的教学。在讲解表面积计算方法的重难点环节,对故事加以继续延伸,告知学生礼盒的长、宽、高分别为 10 厘米、8 厘米、5 厘米,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所需包装纸的面积。借助这样的故事情境,学生能更为清晰地理解要计算长方体6 个面的面积之和,进而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设计互动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
以数学故事为根基设计相关活动,能使学生围绕故事中所涵盖的数学问题开展探讨、实践操作以及深入探究。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之间交流各自的想法,让思维产生碰撞,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领会。与此同时,互动探究还可以培育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增强自身的学习自信心,达成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同步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为例,在呈现“铅笔摆放”一个数学故事(即两根铅笔掉到课桌上,会出现哪些不一样的摆放情形)之后,展开互动探究活动的设计。先让学生拿出两根小棒,依照故事中的状况进行摆放,并记录下不同的摆放形式;然后以小组作为单位,探讨摆放形式可以划分成几类,以及分类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各个小组再将分类的结果进行展示并且阐述相关理由,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不相交” 和“相交形成直角”两种情形上;最后,让学生通过测量等手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归纳总结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在整个活动当中,学生借助动手实践操作、小组研讨、展示交流等方式,深度融入到对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探究历程之中。如此,学生不仅能够精准地理解相关概念,而且还可以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应用数学故事,不仅仅是对教学形式的扩充,更是对学生认知特性以及学习规律的尊重,它让冷冰冰的符号和公式带上了人文的温情,让学生在聆听与思索之中领略数学的逻辑之美和文化韵味。透过故事,数学不再单纯只是计算与解答题目,而是变成了能够感知、能够叙述、能够想象的思维活动。这有利于营造更具亲和力以及启发性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养成数学意识以及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与融合研究[J].智力,2025,(16):27-30.
[2] 吴志凌 . 做好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C]// 北京国际交流协会.2025 年第一届教育创新与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落水河中心小学校 ;,2025:162-165.
本文系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一般课题“数学故事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的研究”( 项目编号:2303132)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