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

高增凤

广东省信宜市池洞中心小学 525321

引言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于培养学生能力之际亦应强化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身为人文性学科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负有重要使命,随着“互联网 +- ”发展及世界经济全球化,外来文化冲击不容小觑,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当属我们职责所在,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且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以凸显其时代意义并传播其人文精神。

一、传统文化概述

历经数千年发展且于文明进程中形成的、能反映本民族特征和风貌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各种观念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对其展开研究,不止于获取知识,更在于学习古人智慧以让学生从历史汲取经验。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且缺乏良好辨别能力的当前小学生,可在小学语文教学适时引入传统文化时从内心接纳它。受应试教育影响而只注重表层教学内容、忽视对传统文化挖掘的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致使语文课堂人文性缺失。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意义

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积累的、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里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文化传承方面,语文老师责任很大。在小学语文教学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还能提升交流和逻辑思维能力。语文学习对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重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积累的宝贵知识和审美观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开展爱国主义和高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策略

(一)思想上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我国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样,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时,教师要重视分析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提炼精华去引导和激励学生,让学生能积极受到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而且,教师把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的时候,要做好充分准备,从观念上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保证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动力。

因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致其对传统文化认识理解较浅薄。像学习古诗、文学常识、古文等内容时,不少学生感困难且缺主动学习意愿,缘由是对中国悠久传统文化了解不足难体会其魅力价值。故教师应引导学生于日常活动中主动感受传统文化,使其全身心投入并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以加深对传统文化认识理解来构建高效课堂。

例如,在端午节,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屈原的优秀文学作品、讲解端午节来历以及分析民间经典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戏曲、皮影、剪纸等传统文化,达到使其认识到传统文化重要性和作用的目的,进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以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二)在氛围中感受文化

长期以来,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多源于古诗词且现代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较少的状况,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出现偏差,呈现出许多学生认为其与现代生活脱节、觉得学习既无意义也没必要进而将其视为任务并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形。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采用情景创设法营造浓厚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影响以减轻学习负担压力并提高学习效果。如此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魅力,进而从内心喜爱并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实现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

小学语文老师要是想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得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多了解传统文化。这样教学时就能轻松举例子,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传统文化。而且,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用视频、图片、动画这些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此外,教师可于教室划出专门区域用以展示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写下所熟悉的传统文化内容或者通过绘画来呈现,借此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之平台,极大提高其学习兴趣,让课堂弥漫着浓厚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获得全新体验,进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小学是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语文老师要为学生搭建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并以多种形式开展课外活动,提高传统文化在课堂外的传播效能。

班会作为班级常规活动,由班主任与班长共同策划,且学生需自行做好相关准备。就如以“母爱”为主题的那堂班会,班会前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循环播放教室多媒体屏幕上每位妈妈的照片并讲述感人故事。如今,因受物质主义影响及单亲家庭数量增多致使许多学生亲情观念淡薄,而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能让学生感受到亲情温暖、树立正确亲情观并提升道德修养。

在教室悬挂名人名言以及修建缅怀孔孟等圣人的雕像,以引导学生于良好的人文氛围里了解名人及其相关故事,进而培养他们的人格魅力与高尚品德并提升道德情操。另外,各地学校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形开设实践课程,比如在传统的清明祭祖时节以及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之际,组织学生前往革命烈士陵园,使其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氛围,且在语文老师引导下深入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小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培育意义重大,需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浓厚传统文化氛围,把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以持续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可经讲解传统文化故事、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兴趣浓厚,使其自愿成为传统文化传播者,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玉芳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J]. 青海教育 ,2017(11):1.DOI:10.3969/j.issn.0529-3502.2017.11.021.

[2] 韩国富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J]. 文理导航 ,2016(5X):1.

[3] 蒋静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J]. 文学少年 ,2021(1):0188-0188.

[4] 万玉娇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3(7) .

[5] 杨晓萍.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 世纪之星—小学版 , 2022(1):0127-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