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高考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王晓鱼

陕西省商洛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 726000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型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素养。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传统以文本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整合、能力迁移的发展需求。探索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路径,不仅能丰富阅读教学维度,更能帮助小学生提前构建跨学科思维。

一、依据教材内容,搭建跨学科阅读主题框架

搭建跨学科阅读主题框架,需以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为核心锚点,打破单一学科的知识壁垒,深度挖掘文本与历史、美术、科学等学科的内在逻辑关联,构建语文 +X 的立体化主题体系。跨学科阅读主题框架并非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以语文阅读为基础,通过其他学科的视角、方法与资源,拓展文本理解的维度。语文层面聚焦文本的语言形式、思想内涵解读,其他学科层面则为文本理解提供文化背景、实践载体或思维工具,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以 Σ=Σ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自然之美》单元时,该单元包含《天窗》、《三月桃花水》、《海上日出》等课文,可搭建语文 + 科学 + 美术的跨学科主题框架。在语文层面,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情感表达。从《三月桃花水》中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一句,感受语言的诗意与生动。在科学层面,结合科学学科天气变化水循环知识,解释《海上日出》中日出时天空颜色变化的科学原理,以及《三月桃花水》中桃花水的形成原因,让学生理解自然之美的科学依据。

二、设计分层任务,落实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

设计分层跨学科阅读任务,需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能力差异为依据,遵循循序渐进、全员参与的原则,构建基础—提升—拓展三层任务体系。基础层任务聚焦语文核心阅读能力与基础学科知识的关联,确保全体学生能掌握文本基本内容与简单跨学科知识;提升层任务侧重跨学科资料的整合与深度分析,引导中等能力学生突破文本表层理解,形成批判性思维;拓展层任务强调跨学科实践与创新,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展示与创造的空间,最终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在跨学科阅读中获得成就感,逐步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时,可设计三层跨学科任务。以语文与数学为融合的基础任务,可以要求学生梳理周瑜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准备物资雾中借箭的情节脉络,分析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具体表现。同时计算二十条船、每条船三十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的物资总数,理解草船借箭的规模,通过基础计算强化对文本细节的把握。在以语文与科学为融合的提升任务中,引导学生查阅三国时期长江流域气候特点雾的形成条件等资料,结合文本中江上大雾弥漫的描写,分析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借箭的科学依据。对比史实中的草船借箭与《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差异,培养史料验证与文本分析能力。

三、整合多元资源,丰富跨学科阅读载体

整合多元跨学科阅读资源,需突破教材文本的局限,将数字资源、生活资源与实践资源融入阅读教学,构建文本 + 多载体的阅读路径。数字资源可借助信息技术为阅读提供直观化、互动化的体验,帮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理解文本。生活资源能将阅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联,让文本知识落地。实践资源则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应用的平台,让阅读成果转化为具体作品或行动,最终让跨学科阅读从纸上谈兵变为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时,可整合三类资源丰富阅读载体。一是整合数字资源,引导学生登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查看北京春节习俗的图片、视频资料,对比文本描写与视频呈现的差异,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中的春节习俗与视频中的春节习俗的异同,深化对北京春节热闹氛围的理解。二是整合生活资源,让学生采访家中长辈,记录本地春节的习俗,撰写本地春节与北京春节的习俗对比短文,将文本中的春节与生活中的春节结合,体会春节习俗的地域差异。三是整合实践资源,组织学生设计春节主题手抄报,手抄报需包含《北京的春节》经典语句摘抄、本地春节习俗插画、对春节文化传承的思考,让学生在创作中整合多学科能力。

总而言之,新高考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并非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以教材为锚点,通过主题框架搭建实现知识的系统关联,通过分层任务设计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多元资源整合拓展阅读的实践维度,最终形成以读为基、以跨为径、以素养为标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伟婷 . 跨学科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上旬 ),2025,(09):27-29.

[2] 谢若菱 . 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D]. 洛阳师范学院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