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

刘旭杰

天津津佑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1 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1.1 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在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这一领域,各地区之间、不同施工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大型施工企业往往拥有先进的设备、丰富的工程经验以及专业的技术人才,这使得它们能够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从而保障工程建设既具备高质量又拥有高效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小型企业受限于资金短缺以及技术人才不足的困境,依旧依赖传统的施工方法。这直接导致了工程质量的不稳定,并且施工进度也难以把控。这种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状况,无疑对整个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1.2 地质适应性难题

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常需跨越复杂地质环境,如软土地层、岩石地层、岩溶地区等,不同地质状况对施工技术要求不同。软土地层易出现地基沉降等问题,需采用特殊地基处理技术稳固基础;岩石地层爆破作业难度大,因其坚硬且要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岩溶地区因溶洞、暗河等不良地质现象,增加了施工风险和难度。

1.3 环境保护压力大

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持续攀升的当下,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进程里的环境保护问题愈发显著。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噪声、粉尘、废水等污染物质,会给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生活带来负面效应。举例而言,土方挖掘、爆破操作等行为会释放出大量粉尘,进而对空气质量产生不良作用;施工机械的运转会制造出噪声,扰乱居民的日常生活;若施工废水排放处理不善,就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除此之外,工程建设或许还会对沿线的自然景致、野生动物栖息场所等形成破坏。

1.4 人才短缺问题凸显

铁道及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大量专业人才的有力支撑。但当下,行业内专业人才匮乏的状况颇为显著。一方面,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相对有限,并且部分毕业生在实际工程经验方面有所欠缺,这使得他们难以契合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工程施工环境恶劣、工作强度极大等因素,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除此之外,伴随新技术、新工艺的持续涌现,对人才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故而,怎样吸引并培育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已然成为化解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人才短缺难题的核心所在。

2 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技术于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愈发普遍。智能监测系统可在施工进程中实时采集诸如结构应力、变形等各类数据,为施工安全筑牢坚实防线。自动化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既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又有效降低了人工操作所带来的误差与风险。以自动化盾构机为例,能够精确无误地开展隧道挖掘工作,极大程度上缩短了施工所需的时间。

2.2 绿色环保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对绿色环保施工技术的关注度和应用频率显著提升。一方面,选用环保特性突出的建筑材料,可有效削减施工进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另一方面,对施工工艺加以优化,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以及废弃物的排放。举例来说,可借助太阳能、风能这类可再生能源为施工现场供应电力,还可采用雨水收集与中水回用系统,达成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目标。

2.3 地质适应性技术的突破

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这无疑给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增添了重重困难。鉴于此,实现地质适应性技术的革新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意义。可以通过开发前沿的地质勘探技术以及创新岩土工程处理手段,更为精准地掌握地下地质的实际状况,进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施工举措。就拿软土地层来说,可运用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而在岩石地层中,则可借助定向爆破、隧道掘进机等技术来开展开挖作业。

2.4 一体化与协同施工技术的提升

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涉及多专业和环节,提升一体化与协同施工技术很重要。可建立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比如施工时,设计单位能实时掌握施工进度与现场情况以调整方案;施工单位可依设计与运营要求安排施工顺序、调配资源。同时,采用模块化施工技术,将工程分解成标准模块在工厂预制,再运到现场组装,既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又减少现场施工干扰与环境污染。

2.5 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的加强

人才堪称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强化人才培养以及技术交流,可有效提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准与创新能力。从教育端来看,高校与职业院校需着重加强相关专业的打造,培育契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从企业端而言,企业要大力加强员工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营造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的良好氛围,设立激励机制,为技术人员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推动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开放的姿态引进并汲取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经验,通过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2.6 大数据与信息化管理的深度融合

大数据与信息化管理深度交融,必将在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领域掀起一场革新性的风暴。在施工全流程中广泛收集并深度剖析各类数据,涵盖工程进度的推进情况、工程质量的实际水准以及施工安全的保障状况等关键信息,能够为工程决策筑牢科学根基,达成施工过程的精准化、细致化管理。以施工成本管理为例,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施工成本开展动态监测与精准预测,依据分析结果及时灵活地调整成本控制策略,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发挥最大效益。再从施工现场的资源调配角度来看,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物资等进行实时的统筹安排与高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闲置与浪费现象。

3 结语

综上所述,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目前存在施工技术水平不一、地质适应性难题和环保压力大等问题,但在科技与社会需求推动下正朝积极方向发展。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应用使施工更高效精准,绿色环保施工技术创新缓解环保压力,地质适应性技术突破解决施工难题,一体化与协同施工技术提升增强施工组织效能,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加强提供智力支持。未来,相关企业和部门应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施工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投入,提升自身实力;政府部门需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管,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各方共同努力,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将取得更大进步,为我国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做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夏宗沂.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提升要点探析[J]. 城市建筑,2025,22(08):230-232.

[2] 付涵露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和管理研究 [J]. 居业,2024,(07):25-27.

[3] 刘畅,张超超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探讨 [J]. 建材发展导向,2024,22(07):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