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电视记者新闻直播连线能力的提升策略讨论

作者

贺晓博

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信息传播形式开始向多渠道方向发展,新闻直播连线也已经不仅局限在电视媒体,而是逐步拓展到新媒体领域,直播连线这种常见的新闻报道形式,能改变原本时间和空间对新闻传播的限制,方便受众快速、及时的获取到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有利于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但是同时对于电视记者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电视记者只有不断的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才能更好的完成新闻直线连线,维护新闻传播的权威性。

一、电视记者应具备的能力

(一)快速反应能力

电视记者需要培养自身对新闻的敏锐度,要从各种各样的社会动态和信息中挖掘出比较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时刻关注不同领域的信息,了解可能诱发突发新闻的关键因素,关注社交媒体所出现的各种热门话题,以及人民群众在面对新闻内容时的真实反映,面对潜在的新闻线索,电视记者还需要能甄别出信息的真伪,平时要对当地的交通概况以及交通路线有详细了解,熟悉各种交通工具,这样一旦获取到突发新闻信息,才能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到达现场后需要根据现场的情况确定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和方向,然后以最佳状态进行直播连线,将现场的真实情况和发展进程传递给观众。

(二)语言表达能力

电视记者在进行新闻直播连线的过程中,要准确清晰描述新闻事件的概况,不能出现容易让人产生歧义的表述,语言表达要流畅而且条理清晰,保证观众能准确理解新闻内容,梳理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针对不同的新闻场景,电视记者在进行新闻直播连线时要转换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当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时,报道要严肃端庄,用词严谨,而在报道一些文化活动时,则需要应用轻松愉快的语言风格,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营造与民同乐的氛围,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也要应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当节目受众主要是老年群体时,要尽量保证语言的直白精简,让老年人能快速明白想要表达的主题,而在面对青年群体时,则可以应用一些比较热门的网络流行语,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表述方式增加新闻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挖掘现场细节引发受众共鸣。

二、电视记者新闻直播连线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塑造建模思维能力

在面对任何突发事件时,电视新闻记者在保持冷静客观态度的基础上,还需要去寻找过程和结果之间的逻辑性,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新闻现场越是复杂混乱,就越需要记者去引导,将观众所知道的碎片信息连接起来,还原事件的本来面貌,只有严格把控各个细节和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才能发现其中所涵盖的逻辑关系,传达给受众准确的新闻内容。比如,当年汶川发生地震之后的新闻报道,由于场地条件有限,央视总台记者从视频中根本无法捕捉到太多信息,这种情况下新闻记者就需要通过对现场的观察,对现场已知和未知的情况进行还原,通过一个完成的逻辑关系链,建立一个严谨的立体空间模型,让观众能将看到的景物进行重新排列,梳理清楚新闻事件的进展,可以从求援的进度和难度入手,跟踪报道被困人员的救援情况和给养情况,以及后续将会如何开展救治工作等,这种逻辑关系会让新闻报道更加饱满,连线内容更加细致,电视记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建模思维能力, 才能让新闻报道逻辑更加清晰完整。

(二)培养记者临场应变能力

由于是现场连线直播,所以在直播的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让电视记者需要具备临场应变能力,才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对自如。在直播连线的时候,电视记者不能让自身局限在固有的状态中,只是按照原本已经设计好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模式进行连线直播,要随时保持灵活应变的能力,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和事情最新动态,进行现场调整。比如,当时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第五频道记者正在进行连线直播时,所处的位置毫无预兆的发生枪战,这种情况下他并没有慌乱,而是先停止了正在进行的报道内容,将镜头给到枪战现场,然后介绍枪战情况,这种淡定自若的处事态度得到受众的肯定。当然这种情况可能遇到的概率很小,但是平时报道过程中电视记者具有临场应变能力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进行连线时,电视记者很容易受到现场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像接受采访对象临时不配合,设备在直播过程中出现故障等情况,这些突发状况打乱了原本的连线节奏,电视记者需要灵活转变直播思路,可以将突发情况变成直播连线内容的一部分,这样可能还会增加受众所获取的信息量,灵活应对现场突发情况更加能展现出电视记者的能力,对提升新闻直播连线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即使在连线直播之前已经做好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但是当正式直播的时候,还是难免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这就需要电视记者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当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用灵活的语言去应对和化解,电视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影响采访报道的质量。首先,连线的时长有限,电视记者必须要在短时间内表达清楚重要新闻信息,语言概括要精炼简洁,能让受众快速了解新闻现场的情况和新闻进度,避免应用晦涩难懂的词语。比如被网友戏称为央视“连线哥”的蒋林,连线过程中思路就非常清晰,表达精准,能利用简短的语句结构,让受众快速了解新闻内容,尤其是对于受众而言比较难懂的专业术语,蒋林都能用通俗易通的语言解释明白。其次,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语言的人性化和亲和力,让连线更加具有人情味,连线时不能应用过多的语气助词,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在平时就多加练习,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连线时才能轻松应对,精准表达。

三、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电视记者新闻直播连线的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电视记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养,才能发挥出更大价值,增加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权威性,推动媒体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丽燕.新时代下电视时政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提升策略 [j]. 西部广播电视 ,2022,43(14) :148-150.

[2] 王磊舟.融媒体时代电视记者的转型与突破 [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 (5) :257-258.

[3] 宋琳 . 电视民生新闻直播连线报道的运用 [j]. 新闻传播,2022 (16) 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