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肉牛育肥期常见寄生虫病防治实践研究

作者

张天志

鱼塘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畜牧兽医站)  云南省普洱市 654808

肉牛育肥期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寄生虫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牛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随着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推广,寄生虫病的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加。目前,寄生虫病已成为制约肉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调查和分析,明确肉牛育肥期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肉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 肉牛育肥期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1 主要寄生虫种类及其分布

肉牛育肥期常见的寄生虫主要包括胃肠道线虫、肝片吸虫、牛蜱和疥螨等。其中,胃肠道线虫在各地均有分布,感染率可达 60% 以上;肝片吸虫主要流行于低洼潮湿地区;牛蜱和疥螨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更易传播 [1]。不同地区的寄生虫种类和感染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当地的气候条件、饲养管理水平和防疫措施密切相关。

1.2 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

寄生虫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粪口途径和媒介昆虫等途径。病牛排出的虫卵或幼虫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健康牛只通过摄入被污染的物质而感染。此外,某些寄生虫如牛蜱还可通过叮咬传播病原体。不良的饲养环境和卫生条件会加剧寄生虫的传播。

1.3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寄生虫病的流行受多种因素影响。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直接影响寄生虫的生存和繁殖;饲养密度过高会增加传播风险;营养状况差的牛只更易感染寄生虫;防疫措施的执行力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寄生虫病的流行程度。

2 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监测

2.1 临床症状观察

不同种类的寄生虫感染会引发特征性临床症状,例如胃肠道线虫感染常见食欲下降、持续腹泻和进行性消瘦;肝片吸虫侵袭可表现为黏膜黄染和腹腔积液;而牛蜱及疥螨等外寄生虫感染则多导致皮肤剧烈瘙痒、脱毛和皮炎。临床观察虽可作为初步判断的依据,但仍需结合实验室检测手段以明确具体病原和感染程度。

2.2 实验室诊断方法

常用的寄生虫病诊断方法包括粪便检测(如直接涂片、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沉淀法)、血液检验(用于血液原虫的诊断)以及皮肤刮屑显微镜检查(主要用于体表寄生虫)。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如 PCR 因其高灵敏度和准确性,被逐渐应用于虫种鉴定和早期感染的筛查,显著提升了诊断的效率和可靠性。

2.3 监测体系的建立

构建系统化的寄生虫病监测体系对实现有效防控极为关键。该体系应包括定期开展感染率调查、持续追踪虫株抗药性演变、评估现行防治策略的实际成效。同时,应建立健全的预警与报告机制,确保在疫情暴发初期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控制措施,以遏制疾病进一步传播和蔓延。

3. 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预防措施

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是防控寄生虫病的根本。应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保持牛舍环境清洁、通风与干燥,每日使用有效消毒剂对地面、饲槽、水槽等进行彻底消毒,并建立粪便清理和处理的标准化流程。在饲养密度方面,建议每头育肥牛保证充足的活动空间,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的应激和疾病传播风险 [2]。同时,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配制全价平衡日粮,特别注意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增强牛只自身抵抗力。严格执行检疫流程,对新入场牛只进行隔离观察,期间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和预防性驱虫。此外,推行科学的草地轮牧制度,定期更换放牧区域,可显著降低环境中寄生虫卵和幼虫的污染密度。

3.2 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防治是当前应对寄生虫病的主要手段。在实际应用中,须先通过粪便检查等方法进行虫种鉴定,根据结果选用高效、安全的驱虫药物。应制定系统化的驱虫计划,通常在育肥初期和中期实施全场范围的预防性投药,在寄生虫高发季节可适当增加驱虫次数。值得注意的是,应建立药物轮换制度,定期更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投药过程中必须准确称重,按照说明书精确计算剂量,采用正确的给药方式,并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定期进行药物残留检测,保障牛肉产品安全。

3.3 生物防治与环境控制

生物防治代表寄生虫防控的新趋势,具有环保和可持续的优势。可通过引入天敌或竞争性排斥微生物,以生态方式抑制寄生虫种群数量。在环境控制方面,推广粪便发酵处理技术,利用生物热有效杀灭虫卵及幼虫 [3]。同时,可在牧场周边或栏舍附近种植具有天然驱虫活性的植物,如艾草、薄荷、菊科植物等,构建生态防护带。此外,可定期使用生石灰或草木灰对运动场进行消毒,改变寄生虫生存的微环境 pH 值,从源头上减少寄生虫的传播与感染风险。这些措施配合使用,可建立多层次的寄生虫防控体系。

结束语

肉牛育肥期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流行病学调查、诊断监测和综合防治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和有效的环境控制,可以显著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未来的研究应关注新型驱虫药物的开发、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以及抗药性监测体系的完善,为肉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养殖户应提高防疫意识,严格执行各项防治措施,共同维护肉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仕亮 . 肉牛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控技术研究 [J]. 现代畜牧科技 ,2025,(06):144-146.

[2]王增娟 . 肉牛寄生虫病的防治现状与创新方法 [J]. 中国动物保健 ,2025,28(02):78-79.

[3]张富雄 . 肉牛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措施 [J]. 今日畜牧兽医 ,2024,40(09):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