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层群众文化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

温舒乔

洮南市文化馆 吉林省洮南市 137100

基层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基层群众文化在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基层文化资源分布不均、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文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探索一条符合基层实际、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现状分析、问题探讨和发展路径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基层群众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现状

1.1 基层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

基层群众文化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贴近生活的特点。其内容涵盖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文艺展演等多元形式,能够充分反映地方特色和群众需求[1]。同时,基层群众文化具有较强的参与性,能够激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和归属感。

1.2 基层群众文化的主要形式

目前,基层群众文化的主要形式丰富多样,涵盖社区文艺汇演、乡村文化节庆、广场舞展演、绘画交流、书法笔会、书法展览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还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为基层群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 利用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的线上书画展览(如少儿书画大赛作品图片展等)、线上公益讲堂、云端文艺展演等新兴形式不断涌现,进一步拓展了文化传播的路径与覆盖面。

1.3 基层群众文化的区域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基层群众文化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活动形式多样、资源丰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面临文化设施不足、活动单一等问题。这种区域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群众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

2 基层群众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文化资源分布不均

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受到资源分布不均的显著制约。部分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匮乏,既无固定的文化活动场地,也缺乏书画展览、文艺活动所需的基础设备,导致当地群众参与文艺活动,接触书画展览、获取文化指导等基本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此外,文化资源的配置缺乏科学规划,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例如,一些数字化文化资源(如线上书画展览、公益讲堂等)多依托城区文化馆公众号推广;部分农村地区的简单文化设备因缺乏与线上平台的联动,导致资源闲置,制约了均衡发展。

2.2 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部分基层地区的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传统的文艺表演和节庆活动虽然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难以满足年轻一代的多样化需求。文化活动形式的单一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2.3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 [2]。然而,当前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文化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难以有效组织和策划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此外,文化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完善,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3 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路径探索

3.1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是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重点向偏远地区和农村倾斜,建设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建立科学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文化资源覆盖到每一个社区。此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赞助等方式,拓宽文化资源的来源渠道,形成多元参与的文化建设格局。

在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应注重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地方特色和群众需求。例如,在民俗文化丰富的地区,可以重点发展传统节庆活动;在年轻人口较多的社区,可以引入数字化文化项目。通过精准配置资源,提升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是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的关键。一是应结合时代特点,依托新技术与新媒介拓展路径,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模式。例如,通过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举办线上书画展览(如少儿书画大赛作品展)、推送公益舞蹈、绘画等教学视频,或者通过直播平台开展文化讲座,让群众便捷参与的同时扩大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注重活动的互动性和体验性,鼓励群众参与文化创作与表演。比如组织社区文艺比赛、群众文化作品交流市集等活动,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文化活动的内容应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需求。可通过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捕捉群众的兴趣偏好,进而设计贴合其需求的文化项目。例如,针对老年群体组织健康养生讲座、书法绘画入门课,针对年轻群体开展时尚文化沙龙、创意绘画工作坊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与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文化活动的实用性与吸引力。

3.3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人才是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首先,应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专业培训、进修学习等方式,提升文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例如定期组织基层文化工作者参加书画指导技能培训、线上文化活动策划课程(如公众号运营、云端展演组织等),学习贴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服务方法。其次,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投身基层,通过政策激励(如职称评定倾斜)和待遇保障(如完善薪酬体系)留住人才,例如为基层文化辅导员提供职业发展通道,增强其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3]。

鼓励群众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可以通过招募文化志愿者、组建社区文化团队等方式,吸纳更多热心文化事业的群众参与其中。例如,组织退休教师、文艺爱好者等群体,开展文化辅导和艺术培训,提升基层文化活动的专业水平。

3.4 构建多元合作机制

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的共同参与。一方面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科学的文化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另一方面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文化建设,通过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丰富基层文化资源。例如,与文化企业、高校等机构合作,引入优质文化项目和资源。

另外,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文化创造力和参与热情。可以通过建立文化自治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评议等方式,增强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例如,成立社区文化委员会,由群众代表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决策,提升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束语

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共同努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活动形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路径,可以有效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水平。未来,应进一步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文化发展模式,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在满足群众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 .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J]. 中华志愿者 ,2025,(03):35-37.

[2]杜洋 . 基层群众文化发展有效路径探究 [J]. 参花 ,2024,(23):137-139.

[3]康晓飞 . 基层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J]. 剧作家 ,2019,(0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