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要点
刘三飞
汝城县林业局(三江口林业工作站) 湖南郴州 424100
一、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背景
(一)人工林生长的特性需求
人工林与天然林差异显著。天然林经长期自然演化,形成稳定生态系统与合理树种组成,生长依赖自然调节;人工林多为人为规划种植,树种单一,生长环境有人为干预。生长中,因初始种植密度等影响,人工林易密度过大,致林木竞争激烈、生长空间不足,影响生长质量,需通过抚育间伐调整密度,创造适宜生长条件。
(二)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要求
从生态看,森林是生态系统重要部分,人工林作为森林资源补充,发挥生态功能至关重要。合理的抚育间伐能改善林分通风和光照,促进林下植被生长,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和生态稳定性。从经济看,人工林培育要服务经济发展、满足木材需求。抚育间伐可去除不良林木,为保留木提供资源,加快其生长,提高木材材质和产量,提升经济价值。
二、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核心要点
(一)间伐开始时间的确定
间伐开始时间对抚育效果影响显著,需综合考虑林木生长阶段、林分密度和树种特性。不同树种生长周期和特性有差异,生长快的树种早期可能密度过大,需早间伐;生长慢的可延后。林分密度过大、林木竞争加剧且部分生长停滞或衰退时,应开始间伐。幼林阶段密度过大影响形态建成,此时适当间伐利于培育优质干形。
(二)间伐强度的把控
合理把控间伐强度是确保林分稳定和持续生长的关键,通常以保留株数和采伐株数衡量,要根据林分生长状况和经营目标确定。培育大径材可加大间伐强度;培育中小径材或兼顾生态功能,强度应适中。生长旺盛的林分可提高强度,生长弱的则降低,以保证恢复和生长潜力。
(三)间伐对象的选择
明确间伐对象是优化林分结构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病弱木、生长不良木和过密木。病弱木易带病虫害,威胁周围林木,应优先采伐;生长不良木生长慢、材质差,占用资源,应去除;过密木竞争激烈,采伐可改善通风和光照。选择时遵循“去劣留优、去密留稀”原则,确保保留木质量和空间。
(四)间伐方式的选用
常见间伐方式有下层疏伐、上层疏伐和综合疏伐,各有适用条件和特点。下层疏伐针对林分下层濒死木、被压木,适用于下层生长受抑制明显的林分,可改善光照;上层疏伐采伐上层生长不良或品质差的优势木,适用于上层竞争和质量差异明显的林分,可调整上层结构;综合疏伐兼顾各层次林木,适用于结构复杂、生长参差不齐的林分。实际中应根据林分情况选择合适方式,以达最佳抚育效果。
三、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一)技术应用不规范
在部分地区的人工林抚育间伐工作中,技术应用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统一的标准,一些抚育工作者在确定间伐时间时过于随意,要么过早进行间伐,导致林分生长量不足;要么过晚进行间伐,错过了最佳抚育时机,影响林木的生长质量。在间伐强度的把控上,也存在不合理现象,部分地区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过度加大间伐强度,导致林分稀疏,稳定性下降,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而有些地区则因担心影响林分数量,间伐强度过小,无法达到改善林分结构的目的。
(二)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从事人工林抚育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他们对抚育间伐技术的原理和要点理解不深入,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把握间伐时间、强度和对象。例如,一些人员无法正确判断林分密度是否达到间伐标准,对不同树种的特性了解不足,导致间伐方式选择不当。人员专业素质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效果,制约了人工林培育质量的提升。
(三)监管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监管机制是保障抚育间伐工作规范开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部分地区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人工林抚育间伐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措施,对间伐计划的执行情况、间伐操作的规范性等缺乏跟踪和评估。这导致一
些违规操作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如超强度采伐、乱砍滥伐等,不仅影响了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四、提升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应用效果的对策
(一)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
针对技术应用不规范和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的问题,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是关键。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为人工林抚育工作者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讲解抚育间伐技术的要点和操作规范。同时,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活动,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演示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内容应涵盖树种特性、间伐时间确定、强度把控、对象选择和方式选用等方面,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相关技术。
(二)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能够有效规范抚育间伐工作的开展。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明确抚育间伐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为监管工作提供依据。加强对抚育间伐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从间伐计划的制定、审批,到实际操作过程,再到间伐后的验收,都要进行严格监管。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查处,确保间伐工作按照规范进行。
(三)结合实际制定科学方案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工林的树种组成和生长状况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抚育间伐方案。在制定方案前,应对人工林的生长状况、林分结构、立地条件等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了解其特点和需求。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当地的生态和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个性化的抚育间伐计划,明确间伐时间、强度、对象和方式等内容。同时,方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提高技术应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结语
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在人工林培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还能增强人工林的生态功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该技术的核心要点,正视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技术不规范、人员素质不足和监管不完善等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通过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和制定科学的个性化方案,不断提升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效果。未来,随着林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也将不断完善,我们应持续关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人工林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力量,推动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慧 . 林业种植技术及其应用管理问题探究 [J]. 河北农机 , 2025, (05):103-105.
[2]赵军. 造林及抚育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林业产业, 2025, (02):84-85.
[3] 王谦 . 浅析林木抚育间伐及技术要点 [J]. 园艺与种苗 , 2024, 44 (06): 68-70.
[4] 孔维俊 . 森林抚育间伐的影响、工作原则及技术要点 [J]. 广东蚕业 ,2023, 57 (06): 70-72.
[5] 胡永东 . 浅谈森林抚育间伐的目的和技术要点 [J]. 农民致富之友 , 2019,(12): 206.
作者简介:刘三飞(1971.11)男,汉族,大专,湖南省汝城县,助理工程师,从事森林经营和培育(林业二类调查、林业三类调查等)、林业森林督查、森林有害生物调查和防治、生物防火林带规划和建设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