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高致》中的山水美学思想对现代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林轩
温州大学 浙江温州 325035
一、绪论
《林泉高致》是北宋时期郭熙的山水画创作与鉴赏的理论及经验总和,它不仅是中国山水画论的集大成之作,更是中国山水绘画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在这部著作中,郭熙深入探讨了山水画的美学价值和创作技巧,不仅在当时影响广泛更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绘画理论遗产。《林泉高致》的开篇名为《山水训》是全书篇幅最长的一章节,“训”字带有典范、法则的意味,因此开篇“山水训”就是在探讨画山水的规范法则,也是本书的核心所在。而《山水训》主要以三个方面来谈论的,一是山水画与文人追求。二是“身于山川,道由取之”的山水画创作思想。三则是山水画的意境与“三远法”构图的探索。而今中国山水虽逐渐走向中西融合,但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总结的山水思想美学依然存在并影响着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思想。本文将从《山水训》出发谈谈《林泉高致》对现代山水创作思想的影响。
二、林泉之心,君子之志
《山水训》虽是篇画论,但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和美学思想,在《山水训》开篇用君子喜爱山水的根本原因引出山水画所具有的重要审美品格和功能。“直以太平盛日 , 君亲之心两隆 , 苟洁一身 , 出处节义斯系 , 岂仁人高蹈远引 , 为离世绝俗之行 , 而必与箕颍埒素、黄绮同芳哉 !”文中提到人们都是在乱世不得已而隐居的,那么在对盛世之时常人对于山林泉石就梦寐以求了,但心中还是割舍不下对山水的挚爱。
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审美态度和生活哲学它要求人们放下心中的杂念和纷扰,用纯净的心灵去感受自然之美,将山水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而不是功利实用品。受《林泉高致》的山水思想所影响让我们更加关注自然、关注内心,从而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在现代山水画创作中,需要创作者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对自然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在创作过程中,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笔墨的挥洒,将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致融为一体。
因此我们能够得知在山水画创作时无论是对于古代文人墨客还是现代山水画师身上都有流露出一种相同的精神。这种精神境界的追求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对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身于山川,道由取之
心物交融 , 师法自然。在《林泉高致》中郭熙主张画家应以“林泉之心”观照自然,将个人的情感、意志融入山水之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实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身于山川,道由取之”强调的是山水画的创作之前 , 必须对山水做全方位的观照,这与张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着相同的原理,二者都是强调要将主观观察到的事物结合自身内心的山水精神。这也是我们现代绘画在创作前夕的重要步骤,观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通过对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细致观察,创作者能够捕捉到其中独特的形态、色彩等特征,这些特征是构成作品独特性的关键。
(一)、自然山川做一个整体的把握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将这总结为了三点。第一点是要对自然山川做一个整体的把握,山川河流遍布世界各地因地制宜。东南方的山与西北方的山各有其特点,东南之山“多奇秀 , 天地非为东南私也”,西北之山“山多浑厚 , 天地非为西北偏也”,“嵩山多好溪,华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别岫,常山多好列嶂,泰山特好主峰,天台、武夷、庐、霍、雁荡、岷、峨、巫峡、天坛、王屋、林虑、武当,皆天下名山巨镇,天地宝藏所出,仙圣窟宅所隐,奇崛神秀,莫可穷其要妙。”这是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各地山水风貌的总结。
(二)、深入山林感受山间变化
第二点就是深入山林感受山间变化。学画花卉的人,将一株花放在面前可以看到花不同角度的姿态;学画人物,也可以随时对其进行观察,但学画山水的人没办法将山拿在手上或摆在眼前观察,对于山的观察就是要亲身进入山川之中,这样才能体会山间的真情实态。山中的云雾气氛四季各不相同。
郭熙强调山水画中“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重要性。其中,“可行”
要求画中山水符合自然规律;“可望”要求画中山水有生动的气韵;“可游”要求景致具有吸引力;“可居”则要求山水适合居住,需有合理布局。郭熙认为“可游可居”比“可行可望”更理想,因为理想的山水并不多见。中国山水画的“可游”“可居”思想影响了艺术发展方向,形成了不同于西方风景画的多角度拼合图。这种艺术形式超越了视觉局限,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独特的“心画”。
四、笔墨显情怀,山水藏诗心
以心灵的视角去观察自然万物,情感与山水交融,世间流传着一种深邃的观点,认为山水之美,不仅仅在于其可以被游历、被观赏,更在于其可以被栖息、被享受。如果能够同时达到这四种境界,那么这样的山水无疑可以被称作是绝妙的杰作。然而,尽管那些可以行走其间、可以远观的山水已经足够令人向往,但相较于那些可以被亲身体验、可以被居住其中的山水,后者显然更胜一筹。
《画意》提到“前人言“诗是无形画 , 画是有形诗”, 哲人多理之谈 , 此言吾之所师。余因暇日阅晋唐古今诗什 , 其中佳句有道尽人腹中之事 , 有装出人目前之景 , 然不因静居燕坐 , 明窗净几。”郭熙,这位杰出的画家,在他开始自己的绘画创作之前,常常会深入研究古代文人的诗句,从中汲取灵感和创意。他相信,古人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景象和深厚的情感,能够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这种从古文诗句中寻找创作灵感的方法,不仅体现了郭熙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为我们现代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灵感来源。
五、总结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郭熙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中所蕴含的山水精神。山水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人对于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和无限热爱,它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更是人们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郭熙在其著作《林泉高致》中提出了“林泉之心”的概念,强调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超脱于世俗的纷扰,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去感受和体验自然之美。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表达。艺术家们通过深入观察自然,从古文诗句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既有时代感又不失文化底蕴的山水画作品,使得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燕 , 高思新 . 郭熙《林泉高致》绘画美学探析——创作本体视域的考察 [J]. 人文论丛 ,2024,41(01):327-334.
[2] 崔育斌 . 山水有体 :《林泉高致》美学思想探析 [J]. 深圳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34(03):72-76.
[3] 晏晨 . 论《林泉高致·山水训》的美学思想 [J]. 福建论坛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1):121-124.
[4] 路奇君 . 继承与演进——郭熙山水画笔墨语言研究 [J]. 中国美术研究 ,2024,(01):120-124.
[5] 王秋菊 , 万佳一 . 从老庄美学探析山水画的审美超越性——以郭熙《林泉高致》为例 [J]. 艺术广角 ,2024,(03):102-106.
作者简介:
林轩(出生2002年10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福建省宁德市),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