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开展策略

作者

乐兆萍

苏州市新康实验小学校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各传统观念影响下,小学美术教学在方法上呈现出局限性,通常多围绕教材展开,延展性较为不足,而这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对此应及时在理念上进行调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该阶段学生各能力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从中了解其对美术的见解,同时由于每位学生欣赏角度的不同其观点也会产生较大差异,再加上小学生思维发散有着天马行空的特点,在互动过程中可有助于他人汲取自身认知外的内容,真正地做到取长补短,这对其发现、感知与欣赏美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营造教学氛围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来看,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目标实现中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对此教师应当以此为切入点,围绕该课程大纲进行设定,保证其衔接性,并确保其具备趣味性特点,符合小学生需求特征,使其能够在较为愉快的氛围中更为高效地学习,切实强化其欣赏意识与能力。例如在学习《红色、黄色、蓝色的画》这一章节时,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对三原色有一定的认识,并理解原色的含义,通过观察色彩变化调出预想的色彩。在授课前,为能够将学生注意力有效集中,使其可充分感受到色彩的魅力,可提前准备各种教具,如水盆、溶于水的颜料等,随后教师可将各颜料分别置于水中,学生可真切地观察到不同色彩在水中所展现的形态变化,并且颜料之间的融合色彩会在即刻间变换。初步了解后教师则可以梵高的《星空》为例,因其在作品里大量地运用蓝色为主调,蓝色和黑色有着神秘的氛围感,黄色的光晕又有着温暖感,整体搭配会给人们视觉带来冲击感,学生会被深深地吸引。在学生欣赏结束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如:“鼓励学生从色彩角度点评画作中各颜色在整幅画中的作用”“表述下自己眼里以及心里星空的形态与颜色”,学生纷纷回答道:“蓝色可以着重凸显出星空的广阔,黄色可以映衬出星星的璀璨”“我心里的星空都是一闪一闪的星星”“星空是黑色,有着明亮的月亮和无数个小星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完成优秀作品的欣赏,更可切实提升学生对颜色的认知与表达能力,真正地实现欣赏教学[1]。

三、教学方式多元化

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小学美术教学多采取讲授的方式,学生所欣赏的作用也多为教材中内容,严重影响教学成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的引入也给各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便利,因其有着共享性、时效性、直观性特点,可以使得课堂中所展示的内容更为地全面,而美术教学时同样也可应用该技术辅助,丰富学生的视野。如在学习《拓印真有趣》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问题带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纹理?”学生答道:“蝴蝶的翅膀、金鱼的尾巴、树叶、瓷砖都有纹理”,随后教师则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带有天然纹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形态,为调动学生兴趣,可局部展示图片,学生可猜测该纹路的来源,回答准确的可给予相应的奖励以资鼓励。并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将各种纹理更为真实地描绘出来吗?”有同学回答:“可通过绘画的方式”,教师继续引入:“拓印有同学了解吗?”同时还为学生播放有关拓印的视频,并准备树叶、石头、颜料等道具,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涂抹颜色,并绘制不同的纹理作品,这也可有效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使其能够从自己的欣赏角度让画作表现出对应的形式,也促进学生对美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四、注重情感体悟

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不应局限于其在艺术方面的表达,更应注重其中的情感,只有充分的感知才能情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与理解。例如在学习《变废为宝》一课教学时,可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大胆想象创造艺术,并帮助其形成环保意识,首先可为学生展示各种手工艺品,如铁丝做的小马、纸袋做的扇子、螺丝做的汽车、废布做的挂画等,引导学生欣赏,学生在观看后感到神奇,随后教师可提出问题:“这些工艺品都是用哪些废品制作的?”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带领学生感受各种物体的质感,给予学生搭配指导建议。课程完成后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将各类废材料进行创新,该方式可以让学生转变欣赏的角度,并有效提升其创新能力 [2]。

五、优化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不仅能够有效了解实际效果,更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分析原因后制定相应的对策,针对性地改进不足,实现教学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但因美术更为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并无标准可言,所以不能一味地以自身的观念与理解为中心,需结合该阶段学生的特点从多个角度展开评价,方式需注重多元化,包括学生欣赏、审美与创造能力等,切勿对学生设置限制,给予其充足的发挥空间,同时在对学生点评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所要描述的内容,并给予积极鼓励,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审美及所展示的画作,提升其自信心,培养其艺术素养,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期间其欣赏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当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积极运用各类教具、信息技术来辅助完成教学,给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让其在欣赏中对美有更为全面的感知。

参考文献:

[1] 余正超 .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J]. 教育界 ,2022, (20): 35-37.

[2] 范静 . 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J]. 科幻画报 , 2020,(02):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