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RPA 技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

赵依萍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市 400054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浪潮之中 云计算、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新 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 采集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 这对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构 据库软件 SQLSever 相结合 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限 藏着误差与风险。在此背 模拟人类与计算机交互行为 显著成效。然而,其在政府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 决实际问题的路径与效果, 撑与实践借鉴。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与挑战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在强化干部监督管理、推动反腐倡廉、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审计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中暴露出若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效能的充分发挥。

其一,审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难度急剧增大。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审计数据不仅来源于被审计单位内部的财务、业务系统,还需从外部政府部门以及关联企业等多个平台获取,这导致数据采集渠道多元异构,数据类型复杂多样,形成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并存的复杂格局。面对海量、多源的混合型数据,审计人员仍主要依赖传统工具进行手工处理,效率低下,而且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时往往无能为力,只能依靠人工肉眼识别和手动录入,导致数据采集不完整、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成为制约审计效率的第一道瓶颈。

其二,审计全覆盖要求与有限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中央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 覆盖 这意味着审计范围要不断扩大,审计内容要持续深化。然而,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在数量上相对有限,在质量上亦面临挑战。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审计工作,复合型人才的短缺问题突出。

其三,审计过程中重复性任务过多,人工操作准确性面临挑战。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中存在大量高度重复、规则固定的基础性操作,这些工作不仅枯燥繁琐,极易导致审计人员疲劳懈怠,直接影响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对审计判断和审计结论的可靠性构成威胁,增大了审计风险。

其四,审计技术方法创新不足,难以应对新时代的审计需求。尽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蓬勃发展,但在经济责任审计一线,账表核对、数据查询、审计抽样等传统方法仍是主流,审计技术的现代化转型升级步伐相对迟缓。这种技术方法的滞后性,使得审计工作难以从海量数据中高效地发现疑点、识别规律、评估风险,限制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

三、RPA 技术在经济责任审计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RPA 技术在经济责任审计应用的必要性

RPA 机器人可以 7×24 小时不间断工作,以远高于人工的速度处理重复性任务。将审计人员从数据收集、邮件发送、数据清洗、格式转换等繁琐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需要高级专业判断、经验分析和决策的关键环节,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显著提升审计项目的整体效率,有效缓解审计任务繁重与资源不足的矛盾。同时,RPA 基于预设规则运行,只要流程设计正确,其执行任务的准确率可达 100%,能有效避免因疲劳、疏忽、情绪等因素导致的人为错误。此外,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多系统、多平台、多应用,RPA 具有非侵入性特点,无需改造现有信息系统,即可在 UI 层面模拟人工操作,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自动采集、传递与处理。

(二)RPA 技术在经济责任审计应用的可行性

RPA 的功能特性与审计需求高 书 集成了大量成熟组件,其功能覆盖了审计工作的核心需求。 在数 动获取网络公开信息;在数据处理方面,支持对 构化数据。许多 RPA 软件提供社区免费版本, 其投入也远低于传统系统开发的高昂费用。RP 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此外,RPA 技术门 需掌握复杂的编程语言,只需理清业务逻 能自主开发和维护机器人,极大地促进了RPA 技术在审 和普及应

四、基于RPA 技术的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框架构建

为推动 RPA 技术在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有效应用,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的实施框架。该框架以审计流程为主线,以RPA 技术为核心,为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方法论指导。

第一,战略规划与准备层。实施框架的基础是明确的战略目标与充分的准备工作。审计部门应首先明确引入 RPA 的战略意图,即解决经济责任审 数据量大、效率低下等痛点。成立由审计业务骨干与 IT 人员组成的 RPA 专项小组,负责整体推进 小组需对现有审计流程进行全面诊断,识别出规则明确、重复性高的环节作为优先替代目标,同时进行技术可行性评估,确保RPA 机器人能够稳定运行。

第二,核心流程自动化层。这是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将 RPA 技术嵌入审计全流程,形成闭环自动化作业模式,具体包含四个阶段:数据自动化采集与整合:RPA 机器人自动登录各业务系统,采集财务数据、业务流水等结构化数据,并利用网络爬虫功能抓取外部监管政策法规。数据智能化预处理:RPA 对多源异构数据执行自动化预处理,包括格式统一、空值清除、重复值剔除等操作,并通过 OCR 技术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智能化分析:RPA 依据预设的审计分析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批量处理,自动筛选异常交易和可疑记录。结果自动化输出:RPA 将分析结果自动填充到标准化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取证单中,并通过邮件系统自动发送给相关单位进行核实。

第三,技术实现层。采用 "RPA+AI" 的技术融合模式。在工具选择上,优先考虑支持本地化部署、符合信息安全标准的RPA 平台,同时集成AI 能力以增强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的能力。

第四,运行维护层。建立持续的运维机制,包括运行监控、异常处理和定期评估优化,确保 RPA 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

五、RPA 技术在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实践

本案例基于某商业银行的审计项目 经济责 任审计 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类型,重点围绕“三公”经费使用情况、集中采购 行情况以及个人贷款流入房地产领域情况四个关键领域展开,创新性地 构建 套完整的自动化审计方案,以UiBot 作为RPA 实施平台,贯穿审计数据采集、预处理、分析和结果输出四个核心环节。

(一)审计数据采集

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频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来进行数据采集,向相关部门发送审计需求清单收集数据,以此开展后续审计工作而利用 RPA 技术可以实现自动收集。数据采集工作涉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数据、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外部单位数据等多个方面。首先,在审计需求收集中,审计人员将各自的数据需求通过Word 文件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RPA 机器人自动登录邮箱,抓取主题为“审计需求清单”的邮件,下载附件并提取内容,最终整合生成格式统一的审计需求清单,自动发送至被审计单位联系人。这一过程完全替代了传统人工收集、整理和发送的繁琐操作,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其次,在向外部单位采集数据时,RPA 通过读取预设的Excel 邮箱地址列表,实现审计需求的批量发送,有效解决了多头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审计数据预处理

采集完未经过预处理的审计数 据直接进行分析会影响审计线索的发现、审计证据的取得和 避免这些问题对后续分析产生的影响,降低审计风险。传统数 、去空值等操作,工作繁琐而重复,效率低下。但利用 RPA 技术可以批量进行数据预处理,节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本案例中,对于采集到的结构化表格数 购明细账, PA 自动进行数据类型转换、空值剔除、重复数据清理等操作。以集中采购数据为 凭证号、金额和摘要为空值的记录,通过RPA 构建数据表并执行去空 据集。对于非结构化的图片数据,RPA展现出更突出的价值。通过 将图片中的表格信息转换为结构化的格式数据,再写入 Exc 理方式不仅大幅提升了数据转换的效率,更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后续审计分析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审计数据分析

审计数据分析是 个审计过程 根据《国有金融企业集中采购管理 自动化筛选,快速目标数据。 在三公经 导人相关的大额消费问题。涉农贷款专项统计 批量扫描况分析 中,RPA分析工作传统上需要审 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更保证 析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

(四)审计数据处理结果输出

经过上一阶段的审计数据分析工作之后,审计人员筛查出存在疑点的数据记录,需要就此与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沟通或者要求调阅相关凭证记录。如果利用 RPA 技术进行流程自动化工作,在分析完审计数据之后将结果直接发送给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核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本案例中,RPA 技术实现了审计结果输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在完成数据分析后,RPA 自动将筛查出的疑点数据整理成规范格式,通过邮件系统发送至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请求确认。例如,将各年度分行领导人差旅费金额前十的记录汇总表自动发送至指定联系人,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相关凭证材料;将涉农贷款统计不准确的待核查清单发送至业务部门,要求其对统计口径进行确认和反馈。更重要的是,RPA 能够自动接收和处理被审计单位的反馈邮件,下载附件并提取关键信息。对于确认存在的问题,RPA 进一步自动填写审计取证单,按照预设模板将审计事项、问题描述、法规依据等内容准确填入 Word 文档,并附上相关的数据明细表。这种一体化的结果输出方式,不仅确保了审计证据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更大幅减少了审计人员在文书工作上花费的时间,使审计人员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专业判断中,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整体效能。

六、结语

信息化时代下,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审计对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审计数据来源的增加使得审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工作难度加大,如何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率地完成 审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工作,是当前审计领域的一个关注重点,也是技术难点。

本文基于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对于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的迫切需求,对将 RPA 技术应用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分析,构建了基于 RPA 的流程自动化审计模式,并以某商业银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为实例,深入探讨了 RPA 技术在该类型审计中的实践应用,实现了对审计行业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不仅帮助审计人员大大提高了信息化条件下处理审计数据的能力、效率和效果,也丰富了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研究论题,对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骆瑶 . 浅析国企改革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 [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5,(13):34-36.

[2] 康莉莉 .RPA 技术在 . 中国商界 ,2025,(13):96-98.

[3] 祝恩扬 , 郎树森 .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25,(05):43-44+47.

[4] 张伯成 .RPA 在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5,28(05):62-65.

[5] 鲍茵茵 . 国有商 研究 [D]. 南京审计大学 ,2021.

[6] 钱南欢. 地方商业银行高 价指标研究 [D]. 安徽大学 ,2017.基金项目:本论文系xx 计划资助成果(项目编号:gzlcx20253454)。

作者简介:赵依萍(2001 年10 月— )女,汉族,江西省横峰县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