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正面管教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

作者

余业科

广东省阳春市兴华小学 529600

现代教育体系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压力过大、学习动力不足、社交技能欠缺等。传统管教方式,如权威式教育或放任式养育,往往难以真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或培养他们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正面管教起源于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理论,强调以尊重和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而非控制或惩罚。它关注长期效果,旨在培养孩子的自律、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开始认识到正面管教的优势,并尝试将其融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以期更有效地帮助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一、正面管教的误区

(一)正面管教就是一味表扬学生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正面管教存在一个典型误解,认为实施正面管教就意味着要不断表扬学生,避免任何形式的批评。这种理解容易导致教师在课堂上陷入“表扬依赖症”: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机械地说“你真棒”,使得表扬变得廉价而失去意义 [2]。实际上,正面管教强调的是建设性的反馈而非简单的好坏评判。当学生作业马虎时,与其空洞地说“下次要认真”,不如具体指出“这个字的笔划可以写得更工整”;当学生课堂走神时,与其严厉训斥“专心听讲”,不如温和询问“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正面管教不是要教师回避批评,而是要把批评转化为有温度的指导,让学生在感受到被尊重的前提下获得进步。

(二)正面管教会削弱教师的权威性

很多小学教师担心,采用正面管教会让自己失去课堂掌控力,变得“太好说话”。这种担忧源于对教师权威的狭义理解——将权威等同于严厉和距离感。事实上,正面管教倡导的是一种基于相互尊重的权威,是通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来实现的柔性管理 [3]。当教师放下“我说了算”的姿态,转而用“我们一起想办法”的态度来处理纪律问题时,反而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配合。比如面对课堂喧闹,居高临下的呵斥可能暂时压制噪音,却会加剧对立;而用“我需要三秒钟安静时间”这样温和而坚定的表达,既维护了秩序又不伤害师生关系。真正的教师权威不应建立在学生的畏惧之上,而应源于专业的指导力和人格的感召力。

二、小学教育中正面管教的正确方法

(一)建立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每一节课都充满安全感与参与感

在小学课堂实施正面管教,首先要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愿意尝试的学习环境。这意味着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艺术,用“我看到你努力完成了前两题”替代“你怎么还剩这么多没做”,用“谁愿意分享不同的解法”替代“这个答案不对”。例如在数学课上,当学生解题出错时,不说“错了”,而是问“能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吗?”——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表达勇气,又为深入讨论创造了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晨会、班会等固定时段,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公约,让学生成为规则的共建者而非被动接受者。同时,要定期与家长沟通这种互动模式,建议家长在家辅导作业时也采用类似的表达方式,形成教育的一致性。当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都体验到的鼓励氛围,他们的学习参与度会显著提升。

(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日常管理,把每个冲突都变成教育契机

面对小学生常见的纪律问题,正面管教强调将“惩罚思维”转化为“问题解决思维”。当两个学生在课间因玩具争执时,教师不应简单地说“不许抢”,而是引导他们:“我看到你们都想要这个玩具,谁能想到让两个人都开心的办法?”通过启发式提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业管理上,与其说“不完成作业就留下来补”,不如和学生探讨:“你觉得怎样才能记住带作业?需要老师或家长怎么帮助你?”这种处理方式既能维护规则,又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可以定期将这些案例整理成“成长故事 " 通过班级群与家长分享,既展示了教育过程,也示范了家庭中可以借鉴的管教方法。当家长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后,会更配合地在家延续这种问题解决模式。

(三)构建成长型评价体系,让每个进步都被看见

正面管教的评价艺术在于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在批改作文时,不是简单给个分数,而是用“这个比喻很有创意”、“这里的细节描写让老师仿佛看到了画面”等具体反馈,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建立“成长档案袋”收集学生各阶段的作业、作品,定期和他们一起回顾:“看,你现在的字比开学时工整多了!”这种可视化的发展轨迹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可以通过每月一次的“学习故事”邮件,向家长分享孩子在校的成长点滴,建议家长在家中也要注意捕捉孩子的努力过程而非只看分数。当学校评价和家庭反馈都聚焦于成长而非比较时,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我可以进步”的信念,这正是学习勇气和毅力的源泉。这种评价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师投入更多观察和记录时间,但看到学生眼中重新燃起的学习热情时,一切付出都值得。

结论

正面管教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革新。它让教师从“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成长”。通过建立信任、培养自主、激发内驱力,我们见证着孩子们在学习中收获勇气,在生活中发现激情,在挑战中掌握人生技能。家校的默契配合,让这种成长得以延续和深化。教育不是速成的工程,而是静待花开的过程。当我们用耐心浇灌、用智慧引导,终将看到每个孩子绽放出独特的光彩——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让我们继续以温暖而坚定的姿态,陪伴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未來。

参考文献:

[1] 栗子然 . 正面管教三步走提升情绪管理力 [J]. 新班主任 ,2024,(34):12-13.

[2] 孙艳 . 在正面管教里“双向奔赴”[J]. 教育 ,2024,(33):1.

[3] 山其红 . “正面管教”视域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探索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1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