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教- 学- 评”一体化的课堂实践与反思

作者

郭秀玉 战永捷

吉林省图们市第六中学 吉林省图们市教师进修学校 133100

引言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往往呈现出“重教轻学、重学轻评”的现象,教师强调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体验。同时,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多以终结性考试为主,缺乏过程性、发展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培养。本文结合实践探索,从理论与操作层面对“教 - 学 - 评”一体化在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反思。

一、单元整体教学与“教- 学- 评”一体化的契合性分析

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在于打破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强调在一个单元中实现知识结构的完整建构,促进学生形成综合性与系统化的理解。而“教 - 学 - 评”一体化的理念则强调在课堂中将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标准进行融合,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能力生成与素养发展的过程。二者在本质上具有高度契合性:首先,在目标设定上,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学科核心素养,而“教-学- 评”一体化则确保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一致,避免教学偏离课程方向;其次,在实施过程中,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而“教 - 学 - 评”一体化通过即时反馈与多维评价为活动提供支持;最后,在效果监测上,单元整体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 - 学 - 评”一体化的动态评价机制正好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因此,将两者结合是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课堂实践中“教- 学- 评”一体化的具体实施策略

在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落实“教 - 学 - 评”一体化,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与优化。首先,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应基于单元整体目标设计分层次、递进式的学习任务,并将评价标准内化到任务中,确保每一环节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评价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函数单元时,可设计从实际情境到抽象建模的任务链,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其次,在课堂实施环节,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示思维过程,并通过即时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纠正偏差。课堂上不仅要关注学生解题结果,更要重视其思维路径与方法选择,以促进深度学习。再次,在评价体系上,应引入形成性评价与自我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记录与分析。例如通过学习日志、小组互评和阶段性测评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可以真正实现“教- 学- 评”的一体化融合。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教 - 学 - 评”一体化在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前景,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首先,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不足,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难以真正贯彻多元化与过程性评价。其次,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难以兼顾知识传授、学习活动与评价反馈的全面展开,导致“教 - 学 - 评”一体化流于形式。再次,学生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相对不足,许多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难以积极参与到评价与反思环节中。此外,学校层面的支持机制尚不完善,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存在一定脱节,教师缺乏应用新评价方法的空间与动力。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 学- 评”一体化课堂实践的深度与广度。

四、实践反思与改进路径

在反思“教 - 学 - 评”一体化实践的基础上,未来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首先,应加强教师培训,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教 - 学 - 评”一体化的理念与方法,提升其设计学习任务与构建评价标准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研修,促使教师在观念和实践上实现转变。其次,应优化课堂结构,合理分配时间,将部分知识传授环节通过课前预习与微课视频完成,从而为课堂上的探究学习和即时评价腾出空间。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评价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重要参与者。

此外,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应建立与“教 - 学 - 评”一体化相匹配的评价制度,为教师的课堂创新提供政策与制度支持。通过这些改进,可以推动“教- 学- 评”一体化课堂实践的深入发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五、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展望未来,“教 - 学 - 评”一体化在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成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课堂与大数据分析将为“教 - 学 - 评”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持,教师能够借助智能平台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实时监测与个性化评价,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准与高效。另一方面,教育理念的更新也将推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与科学化,更多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能力与学习习惯,而非单纯的知识掌握。此外,跨学科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将数学与科学、技术、工程等学科结合,设计更加真实的问题情境,让“教 - 学 - 评”一体化在更广阔的教育场景中落地。可以预见,在不断探索与改进中,“教 - 学 - 评”一体化必将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走向更加科学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未来。

结论

本文以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教 - 学 - 评”一体化课堂实践的内涵、策略、问题与改进路径。研究发现,“教 - 学 - 评”一体化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标准的统一,提升课堂效率与学生学习质量。然而,其实施仍面临教师理念滞后、时间资源不足、学生主体性不足以及制度保障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课堂设计、提升学生自主性和完善制度支持,可以推动其在课堂中的深入落实。未来,“教 - 学 - 评”一体化在信息化和跨学科背景下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与方向。

参考文献:

[1] 朱小利 . 融入数学文化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以“等腰三角形”单元整体教学为例 [J]. 理科爱好者 ,2024,(06):20-22.

[2] 侯转梅 .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 [J]. 教育 ,2024,(36):108-110.

[3] 王伟燕 . 利用信息技术撬动单元整体教学变革 [J]. 中学数学 ,2024,(24):126-127+129 .

[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模式研究》 ( 立项编号LG243646) 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