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助模式,实践德育项目化学习
黄妙娟
江门市蓬江区发展小学 529000
在德育中开展项目化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真实情境下的实践活动,主动建构道德认知,提升道德行为能力。以下结合具体案例,展示感恩教育活动中,如何以三助模式,落实德育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过程与成效。
一、浅析“三助”
三助,简称“自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生互助学习)和“师助”(老师帮助学习)。就在教学中采用这三种学习方式科学结合、科学运用的策略,达到相互成就、教学相长的效果。
图一 “三助”教学模式的内容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三助”教学模式能助学生在多种形式交叉进行的情况下提高各学科素养。他们的关系是互相补充、相互成就的。自助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互助环节帮助其他人学习,顺带获得自我提升;自助能力稍差的学生,可抓紧互助向他人学习和请教;若这两个环节都不能使学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则可以在师助环节获取老师的指导,争取醍醐灌顶的机会。如此循环使用、交叉实施,自然能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
图二 “三助”教学模式关系图

二、以“感恩教育”活动为例,实践项目化
项目背景:针对现代小学生感恩意识薄弱,对于生活中别人对自己的好觉得太理所当然了,这样不利于学生养成感恩和主动去爱别人的品德,本校为培养学生感恩之情,特从“孝文化”传播开始,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
【实施过程】
驱动性问题:如何做到感恩?
子问题:何为感恩?为何要感恩?感恩什么?如何做到感恩?
【小组分工】活动前任务:
任务1 :搜集资料,查询感恩的意义。
(活动前以“自助——互助”形式完成)
任务2 :调研、搜集资料,了解为什么要感恩?
(活动前以“自助——互助——师助”形式完成)
任务3 :展开调查:我们人生中需要对什么心存感恩?
(活动前以“自助——互助——师助——自助”形式完成)
活动中任务:
任务 4 :根据学校(教师)的要求落实活动步骤,组长做好记录,组员整理感恩的具体做法。
(活动过程中以“自助——互助——师助”交替进行的形式完成)活动后任务:任务5 :活动反思与小结(活动后以“自助——互助”形式完成)任务 6 :分析活动过程中各组员的表现,在师助中完成对自己和各组员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活动后以“自助——互助——师助”形式完成)
【活动成效】
感恩的意义:(只作参考,允许学生有多种积极、正面的多层次想法)
(1)个人成长(培养积极心态、增强自我认知、激发内驱动力等)(2)人际关系(增进情感共鸣、促进合作互助、化解矛盾冲突等)(3)社会和谐(培养责任担当、促进公平正义、传承弘扬美德等)(4)心理健康(减轻压力焦虑、提升幸福体验、增强心理韧性等)
感恩的内容:(只作参考,允许多元化答案)
感恩的内容很丰富,世界上任何一件美好的事、任何美好的物都值得感恩,如我们的父母、我们身边所有的朋友知己、还有很多帮助过我们的人等,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之心。我们根据学生特点,为学生选定四个感恩内容:感恩大自然,赋予我们热爱生活的希望;感恩先辈,筑牢我们热爱生活的根基;感恩父母,赐予我们宝贵的生命;感恩党,赋予我们和平生活的保障。并根据这四大内容开展感恩系列活动(3 月感恩大自然——4 月感恩先辈——5、6 月感恩父母——7 月感恩党)。
感恩教育的启示:(只作参考,允许多元化答案)
(1)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再用行动传递爱与希望。
(2)人,要拥有感恩的心,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就能感受到爱是无处不在的。
三、小结项目化学习在德育中实施要关注的问题
1. 选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开展活动,增强项目的真实情境;2. 定目标:以德育人的核心素养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要有机结合;3. 重体验:深入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注重过程体验;4. 优评价: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贯穿项目化学习的全过程,并以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主体交叉出现,力求在“教-学- 评”一体化原则下做到科学、合理评价每个项目化活动里的参与个体。
四、结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项目化学习实施德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道德规范接受者,而是通过亲身实践,以调查研究的方式,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习惯,并把这种正面的道德行为习惯延续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去,用以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其他问题,实现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