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路径探索
徐少华 贾佳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700
引言
当前产业升级对复合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校企合作为专业教育注入创新活力。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长期存在的割裂现象,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创新思维培养、创业能力训练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体系,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校企合作背景概述
当前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随着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美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转型升级需求,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对创新型艺术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为美术教育注入产业活力,使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动态衔接,企业提供的真实项目、市场资源和行业标准,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支撑。这种合作不仅拓展了办学资源,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直通渠道,使专业教育能够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功底又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美术专业校企合作正从简单的实习基地建设向深度协同育人转变,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美术专业课程的关键要素分析
(一)课程教学目标中的创新要素设定
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目标需要突破传统技法训练的局限,将创新思维培养作为核心目标之一。在造型基础课程中,除掌握基本表现技法外,应着重培养学生对视觉元素的创造性运用能力,鼓励突破常规的表现形式。在专业设计课程中,要强调设计思维的创新性,将市场调研、用户分析等创业所需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对于理论类课程,教学目标应包含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对艺术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解读。课程目标的设定要体现层次性,低年级侧重创新意识的启蒙,高年级则强调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形成渐进式的创新教育链条。
(二)专业教材中创业知识的有效整合
美术专业教材建设需要突破纯艺术或纯技术的传统框架,将创业相关知识有机融入其中。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可以增加艺术市场分析、知识产权保护、项目成本核算等实用知识模块,这些内容要与专业知识点自然衔接而非生硬拼接。案例教学部分应精选成功艺术创业者的实践案例,分析其从创作到市场的完整转化过程,使学生理解艺术与商业的融合逻辑。教材配套资源可包含商业计划书模板、艺术项目报价表等实用工具,便于学生学以致用。特别要注意保持艺术专业特色,创业知识的融入不能冲淡专业主体内容,而是作为提升专业价值的补充维度。
(三)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要求
美术专业教师需要突破单一专业技能的局限,构建复合型的教学能力结构。教师要具备将创新创业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内容的能力,能够从专业知识点中挖掘创新教育契机,设计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情境。对企业运作和艺术市场有基本了解,能够结合行业实际需求指导学生创作,避免教学脱离市场现实。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样重要,教师要掌握项目式教学、工作坊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潜能的学习氛围。持续的学习意识和实践经历是关键,教师应通过企业挂职、参与商业项目等方式积累实战经验,避免纸上谈兵。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美术专业课程的路径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优化路径
校企协同重构课程体系是深度融合的关键,需要打破原有课程壁垒,建立模块化、灵活性的课程结构。引入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委员会,共同确定符合行业需求的课程设置,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和实训内容。共建特色课程模块,如 " 艺术产品开发 "" 创意产业管理 " 等,填补传统课程体系的空白。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行业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持教学的前沿性。课程序列要体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渐进性,低年级设置创新基础课程,高年级开设创业实践课程,形成完整的培养链条。学分设置要给予实践环节足够权重,鼓励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并获得学分认定,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途径
企业的场地、设备和项目资源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要建立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平台。将企业实际业务需求引入课堂,如设计公司的商业项目、画廊的策展任务等,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锻炼创新能力。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仿照企业工作环境配置设施,按照行业标准开展教学,缩小学校教育与职场需求的差距。开发移动课堂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现场教学,由企业技术人员讲解实际生产流程和技术要点。建立作品转化机制,通过企业渠道将学生优秀作业转化为实际产品,让学生体验从创作到市场的完整过程。
(三)校企联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方式
构建双导师制的项目指导模式,为每个学生团队配备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践导师。从企业征集实际问题作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题,保证项目的现实意义和市场价值。建立项目孵化流程,包括创意形成、方案设计、原型制作、市场测试等完整环节,模拟真实创业过程。定期举办项目路演活动,邀请企业代表和投资人参与评审,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和融资机会。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优秀项目落地,企业提供资源协助项目孵化,形成可持续的培养机制。项目成果要纳入课程评价体系,给予学分认定和成绩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建立项目跟踪机制,对毕业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持续关注和支持,延长教育效应。
(四)借助企业平台提升学生创业实战能力的方法
充分利用企业的市场渠道和商业资源,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创业体验机会。与艺术机构合作建立学生作品展销平台,让学生直接面对市场检验,理解艺术产品的商业价值。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际运营环节,如艺术品的包装设计、市场推广、客户服务等,积累全方位的创业经验。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担任客座讲师,分享实战经验和行业洞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认知。建立创业校友资源库,促成新老创业者之间的经验传承和业务合作,形成良性循环的创业生态。利用企业资源开展模拟创业训练,提供虚拟启动资金和市场环境,让学生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体验创业全过程。
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校企合作框架下,通过多个途径,能够有效打破传统专业教育的局限。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臧国凤 .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探索 [J]. 化工管理 ,2025,(07):34-37.
[2] 赵海彬 , 侯玉洁 .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J]. 山西青年 ,2024,(08):39-41.
[3] 苑丹丹 , 吴红军 , 袁瑞霞 , 朱凌岳 , 聂春红 , 纪德强 , 刘战剑 , 王冠中 . 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探讨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6(24):71-73.
[4] 王小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路径研究[D]. 西藏大学,2021.
[5] 张继琼 .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美术课程改革探究 [J]. 考试与评价 ,2020,(02):144.
本文是“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活动体系建构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XCYJG202301X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徐少华(1979.8—),男,汉族,籍贯:河北省张家口市,工作单位:,单位所在的省市: ,研究方向:文化理论与实践
第二作者贾佳(1993.7—),女,汉族,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市,工作单位: ,单位所在的省市: ,研究方向:文化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