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有本课堂,追求幸福教育
汪健
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 江苏苏州 215511
有本课堂起源于“有本”的教育思想,作为综合化的教育课堂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同时,还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将多元的教学活动与本土的文化资源相结合、打破各学科壁垒积极促进学科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全面发展。有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形态,重视教学本位、教育本真、学生本体的丰富与发展,使课堂回归本色、师生共学共进,从而实现幸福教育。
一、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发挥学生主体创造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认为:教师绝对不能抛开学习者自身已有知识体系来研究其学习问题,只有对学习者自身知识体系进行分析才是真正了解学习的实质。在日常的一线教学中,教师如果只在强调对教材、知识点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个人认知特点及其能力,那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有本课堂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内在价值,强调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其思维特点,鼓励学生发挥其主体创造性。
例如在高中政治必修三《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课的学习中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高一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具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学生的知识来源比较单一碎片化,缺乏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缺少系统化的认识,所以有必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可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设计调查问卷以及现场由小记者学生对于其他学生进行采访的形式开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实现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校园小记者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寻找课本内容的重点从而设置相关问题,使学生对于学习有了更多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创造性,让学生有效衔接以往的认知结构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组织多元活动,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从核心素养出发落实立德树人就是要求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实际去设计教学议题以及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高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思维活跃热爱追求丰富多元的事物。高中思政课课程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枯燥无趣,从而丧失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设计多元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感受幸福教育带来的幸福感。
例如必修三第八课《法治社会》的学习时就可以采用议题“主人公应该如何维权”。主人公李某车辆正常停放因影响大妈跳广场舞,大妈王某故意划伤车辆,称想让车主知难而退。李某应当如何维权?对于此类事件应该如何防范?为此,学生们经过自主学习后分为四小组分别从信法、守法、用法及总结这四方面为李某维权以及减少此类现象进行分析。

通过四组学生的探究活动成功解决为主人公维权的问题,通过议题活动让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探究学习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树立法律的权威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坚信在依法治国下的中国能实现法治社会。
三、促进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022 年 7 月 25 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建设的工作方案》,指明了“大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要求与具体做法,为高中思政课与其他科目的融合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任务下,高中思政课程教学承担着德治与育人的双重任务。如果教师仅仅采用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学会提炼语文、历史等学科的相关育人教学元素,应当合理改善教学方法、采用促进各学科联动的教学模式构建有本课堂。教师整合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促进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协同育人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来开发搭建有本课堂,可以通过学科教学资源的联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例如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可以找到语文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与语文学科相融合,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形成文化自信、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的主体性,在提升学生语文的阅读和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法治精神、公共参与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应用本土资源,培育师生幸福感
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指出:中国的乡土文化及乡土资源具有较高的乡土特色,中国的乡土文化是乡土课程资源的载体。在日常的教学中,本土资源与学生的自身生活有较强的联系,教学中运用和吸收本土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本课堂的搭建也需要借用本土资源形成对于知识的共鸣,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培育师生的幸福感。
例如在学习必修三《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有关常熟的红色文化资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收集有关抗战时期常熟的各个阶层对于救亡图存的抗争。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点,通过熟悉的地名、人名和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近代中国的国情以及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于家乡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及自信心。通过例举常熟地区沙家浜红色文化、常熟红色战友情、会议遗址等红色文化,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自身的爱国情怀,将学生培育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S].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奋斗,2020(17)
[3] 王春易 . 从教走向学 : 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 [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131.
[4] 张云芳 . 高中思政课与语文学科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以“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为例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25(06):5-7.
[5] 刘璐 , 陈美兰 .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向探析——以徐州红色文化资源为例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5,(0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