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主任记者的叙事创新与深度报道价值实现
黎玥
蒙自市融媒体中心 6611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新闻传播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据统计,2023 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过 10 亿人,平均每日使用时长接近 2 小时,短视频已成为国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传播特点是信息直观、节奏快速、形式多样,并依托算法推荐实现精准触达。这种环境下,传统以报纸、电视为主要载体的深度报道难以有效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面临边缘化的风险。然而,深度报道作为新闻的核心价值体现,承载着揭示真相、引导舆论、推动公共议题讨论的重要使命。主任记者作为新闻生产的核心力量,既拥有丰富的采访经验与议题敏感度,又在选题策划、叙事设计中具备主导地位,其在短视频时代的叙事创新与价值实现探索,直接关系到新闻的公共责任与社会功能。本文试图从短视频传播格局、主任记者角色定位、叙事创新路径、价值实现机制及面临挑战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探讨在短视频主导的时代背景下深度报道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短视频时代新闻传播格局的嬗变
短视频的崛起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基本逻辑。首先,传播时效性大幅提升。传统新闻需要经过采编、排版、播出等环节,而短视频凭借移动端拍摄和即时发布,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事件呈现给受众。这种即时性让新闻报道更具速度优势,但也使深度报道面临时效压力。其次,传播内容趋向碎片化。短视频时长通常在 15 秒至 3 分钟之间,这种压缩的叙事空间迫使新闻生产以高度凝练的方式传递信息,容易导致复杂议题被过度简化。第三,传播逻辑由“中心化”转向“去中心化”。平台算法根据用户偏好推送内容,受众在信息海量供给中成为“主动选择者”,新闻不再由传统媒体单向灌输,而是通过算法与用户行为共同塑造传播路径。第四,传播形态趋向可视化与互动化。短视频以图像和声音为主导,配合评论、点赞、转发等功能,极大增强了用户的沉浸感与参与感。这一传播格局的转变要求深度报道重新审视其叙事策略,以适应新的媒介逻辑。
二、主任记者在新闻生产中的角色转型
主任记者是新闻机构的“中坚力量”和“核心引擎”,在新闻选题策划、资源整合和舆论引导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短视频时代,主任记者的角色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议题引领者。主任记者具备较强的社会敏锐度和专业判断力,在海量信息与流量驱动的环境中,需要坚持以社会价值和公共责任为导向,选择真正具有公共意义和舆论引导价值的报道主题。第二,叙事创新者。主任记者不仅要具备传统的写作与编辑能力,还需掌握短视频叙事技巧,如镜头语言、分镜思维、视觉符号等,将复杂议题转化为易于传播的短视频内容。第三,价值守护者。在短视频流量逻辑与娱乐化倾向下,主任记者应当坚守新闻的真实性与专业性,防止深度报道沦为吸引眼球的噱头。由此可见,主任记者在短视频时代的角色转型,不是放弃深度,而是通过叙事创新实现深度报道与短视频形式的有效结合。
三、短视频时代叙事创新的路径探索
在短视频传播语境下,主任记者的叙事创新需要从选题、结构、手法与互动四个层面进行系统探索。首先,在选题叙事上,应当紧扣社会热点与公共关切,同时注重从宏观议题中提炼具体故事,使报道兼具宏观视野与微观感受。其次,在内容结构上,要学会用短视频语言重组叙事逻辑,将复杂问题拆解为若干短小的叙事单元,形成“系列化”与“模块化”的呈现方式。再次,在叙事手法上,需打破传统线性叙事模式,更多采用场景化、故事化和人物化的手法,以增强叙事的感染力与代入感。例如,通过细节描绘与人物视角,引导受众进入报道情境。最后,在互动机制上,应利用短视频平台的评论、转发、话题功能,增强报道的开放性与互动性,使受众从单纯的“观看者”转变为“参与者”,实现报道与受众的共建共享。
四、深度报道价值实现的实践路径
深度报道的价值在于揭示事实、解读现象、引导舆论与推动社会进步。短视频时代,主任记者需要探索新的实践路径以实现深度报道价值。第一,强化议题设置功能。在流量逻辑下,许多热点容易被碎片化和娱乐化处理,主任记者应通过专业判断,提升议题选择的公共价值,引导社会关注深层次问题。第二,优化叙事逻辑。将深度报道中的复杂议题进行分层叙事,用短视频呈现关键细节,再通过文字报道和专题栏目进行延展,实现“短视频引流—长报道深化—多平台联动”的传播闭环。第三,拓展媒介融合。主任记者应当善用不同媒介的优势,短视频吸引注意力,图文报道强化逻辑深度,数据新闻提供客观支撑,形成多维度传播矩阵。第四,建立社会反馈机制。借助短视频平台的互动功能,及时收集受众反馈,推动报道内容持续优化,提升新闻的公共参与度与社会影响力。
五、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短视频时代深度报道价值实现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注意力稀缺,短视频的快节奏与碎片化传播使得受众难以长期关注复杂议题。其次是流量逻辑冲击,平台算法更倾向于推送娱乐化、情绪化内容,深度报道往往缺乏传播优势。再次是虚假信息泛滥,短视频低门槛的生产与传播机制容易导致谣言和不实信息扩散,影响新闻公信力。最后是专业性弱化,在流量竞争中,部分新闻报道过度迎合用户兴趣,忽视专业性与公共性。针对这些挑战,主任记者应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坚守新闻真实性与公共责任,确保报道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二是探索叙事形式创新,以故事化和人物化方式增强报道吸引力;三是推动媒介融合发展,利用不同平台的优势形成互补;四是加强与技术的结合,利用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优化选题与传播路径;五是提升自身能力,既精通传统新闻写作,又熟悉新媒体技术,从而在新旧媒介融合中保持竞争力。
结论
短视频浪潮深刻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内容生产逻辑与传播生态,也对深度报道的呈现方式与受众接受习惯提出了全新要求。面对这一变革,主任记者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践行者,必须在坚守新闻价值底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内容形态与传播方式的融合创新。在议题设置方面,应敏锐把握社会热点与公众关切,强化议题引领能力,使深度报道具备舆论穿透力。在叙事结构上,应重构报道逻辑,将碎片化信息整合为逻辑清晰、情节紧凑、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单元,更契合短视频的传播节奏。在平台策略上,应打破媒介边界,融合短视频平台特性与主流媒体优势,拓展深度内容的传播场域。在互动机制上,应注重用户参与感与情感回应,构建双向沟通的传播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强. 短视频传播环境下深度报道的转型路径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5): 34-41.
[2] 王敏 . 主任记者在媒介融合中的角色与价值实现 [J]. 中国记者 , 2023(3):56-62.
[3] 张红 . 短视频时代新闻叙事创新的逻辑与路径 [J]. 当代传播 , 2021(12):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