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交通线路快速抢通策略与实施路径研究
王智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研究生二队 北京 100080
引言:
随着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震后交通线路的快速恢复显得尤为重要。交通的恢复不仅关乎灾区物资和人员的迅速流动,还直接影响到灾后重建的进程。如何高效、迅速地恢复交通通行,成为灾后应急响应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探讨震后交通线路恢复的整体框架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策略,力求为相关领域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
1. 震后交通线路恢复的总体框架
地震等突发性灾害发生后,交道线的恢复既是技术的、更是人心的考题。而恢复的体系除了应对、筹措、调动,更要保证恢复行为的所有环节最大可能性维护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这需要协调参与各方、精细地实施,以恢复的效果和效率为目标。
2. 震后交通线路快速抢通的主要挑战
2.1 交通基础设施损毁与应急资源调配难题
地震后交通基础设施损毁常常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严重损毁的道路、桥梁和隧道常常使抢修工作停滞不前,抢修用的设备、物资及人员等的调度也无法跟上。地震后复杂的道路条件及交通条件使其能否有效合理调度有限资源来执行复杂的抢修任务,以使各种抢修工作的开展能够获得预期效果,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2]。在有限资源和庞大需求之间常常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调度不合理往往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延误抢修,拖累地震后重建的整体进程。
2.2 复杂地形与恶劣天气条件对抢通工作的影响
地震灾后许多灾区往往都坐落在条件比较复杂的山地、河谷等复杂地形,地形较为复杂的地方。在这种地形复杂的灾区,传统的抢通方式往往不能很快有效地进行,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机械化的帮助。灾后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天气,暴雨、大风、低温等因素不仅导致抢险人员的工作不便,更使抢险过程的地质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加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抢通难的难度[3]。这些自然条件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使得抢通不仅依赖于技术能力,更依赖于组织的应急协调能力的发挥了。
3. 震后交通线路快速抢通策略与实施路径
3.1 协同调度机制的优化与资源整合
快速恢复震后交通线路也需要建立适应灾害环境的协同调度机制。震后救援的开始阶段就是争夺时间、抢救生命的开始,抢通过程所需的物质和人员的调度以及集合的速率直接决定了震后交通线路恢复进程的速度。真正在一个救援过程中实现快速抢通的前提,就是打破相关部门之间的壁垒,政府、企业、军队、社会救援团体力量之间调度机制的协同。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一个高效的指挥中心对各种资源进行调度,数据信息实现共享,组织线路、物资的实时流转,即以道路物理空间和时间空间为对象的信息流、物资流和人员流的完全打通。核心在于调度机制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在线路上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现场情况,及时做出调整,防止资源的闲置和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 [4],如在交通资源存在紧张的情况下,通过调度应急抢修设备、应急抢修人员的相对集中,使得救援的重点地段的资源输送不受阻碍。
3.2 重点路段优先抢修与快速通行策略
防洪救灾抢通工作应注意加强对重要路段的判断,优先抢通灾区到外界的主要通道,在优先抢通主要干线公路、桥梁等生命线的基础上,实现物资人员快进快出。次要道路可采取绕行方式,可在日后加以抢通 [5],临时利用应急桥梁、便桥等。这种策略能有效避免救灾抢修工作出现资源分散导致的抢通迟缓,确保灾区内部重点区域快抢快通,保障救援和重建的通行需求。
3.3 科技手段辅助下的抢通效率提升措施
科学技术能够为公路抢通提供有效保障。例如,利用无人机以及卫星遥感技术实施快速评估灾区公路损毁情况,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对公路抢通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动态实时智能调度;采用3D 打印技术、模块化技术等缩短公路抢通恢复的时间,优化抢通资源配置,减少了人力、时间成本[6]。
结束语:
针对震后交通恢复中道路的快速抢通,本研究通过查找震后道路抢通的方案及其方法,对道路的快速抢通以及方案提供了多方面的解决方案,从协同抢通、重点部位的抢修、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快速抢通等多个方面来提升灾后交通快速抢通的效率及质量。相信在完善、提高应急响应及科技水平的支持下,对于震后的道路抢通将在未来能取得更快、更高的水平来加快灾后道路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赵飞 , 朱明 , 李杰 , 等 . 泸定 6.8 级地震公路抢通保通方案 [J].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24,46(3):216-226.
[2] 段晓伟 , 李伟龙 , 徐斌 , 等 . 高铁简支梁桥震后抢险复旧方案研究 [J]. 铁道标准设计 ,2025(6):7-8.
[3] 张望欣 , 韩强 , 温佳年 , 等 . 基于地震灾害管理的桥梁网络韧性决策框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3:2-4.
[4] 张望欣 , 韩强 , 温佳年 , 等 . 基于地震灾害管理的桥梁网络韧性决策框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3,56(4):72-82.
[5] 刘潇 , 谢强 . 特高压换流站抗震韧性及震后修复策略快速评估方法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4,44(3):1224-1236.
[6] 杨纪鹏 , 钱骥 , 夏烨 , 等 . 基于时程响应分析的区域梁式桥震后状态快速评估 [J]. 土木工程学报 ,2023(0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