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下元素化合物教学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探析

作者

梁宝环

南宁市东盟中学 530105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核心素养已经逐渐成为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理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维、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化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它既具有揭示物质本质的功能,又是培养学生掌握化学规律的重要载体,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怎样通过改进元素化合物课程设计达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这是化学教育研究领域里的关键议题之一。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元素化合物教学的理论逻辑

(一)核心素养与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内在关联性契合研究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给元素化合物教学赋予了发展目的,这类课程通过引领学生去钻研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为学生培育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给予了关键的实践根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支撑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侧重于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特点,认为知识不是单纯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或他人提供的各种资源)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论框架,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应用与体现

多元智能理论阐释了人类智能的多维特性,包含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以及内省智能这八大主要范畴,在元素化合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地顾及学生个体差异,利用多种类的教学手段与技术工具,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并推动他们个性化发展。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元素化合物教学的路径探析

(一)融合教学内容,搭建知识体系

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的元素化合物教学改革,给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展现方式带来新的要求,传统教材大多依照章节形式编排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尽管条理分明,却容易造成知识点分散,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物质联系与规律认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应当冲破既有框架,依靠主题或者项目驱动模式重新整理教学资源,做到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完整且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以“金属材料”这个专题为例,教师可以梳理一下铁,铝,铜等典型金属的性质特点,冶炼方法以及应用事例等内容,进而达成系统化的整合,在讲述金属特性的时候,不仅要讲清楚它们的物理属性。比如颜色,密度,导电性之类,还要探究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内在规律,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形成全面而深入的学科认识。讨论金属冶炼技术的时候,要联系金属活动性顺序,全面讲明各种金属合适的加工工艺(热还原法,电解法等等),还要凭借典型的应用场景(建筑用钢,电子设备外壳材料之类),加深学生对金属特性及其应用价值的认识,把元素化合物知识同化学原理和实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化学原理是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关键支撑。

(二)创新教学法以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讲授为特点,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有效地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出发,教师要积极探寻多种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项目化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探究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可以设置情境性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发问、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研究活动,实现科学认知的目的。讲解金属钠的性质时,教师先展示实物样品以引发学生兴趣,再提出几个启发性问题,比如“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表现”或者“金属钠同水反应的现象”,然后指引学生分组拟定实验计划,在独立开展实验操作之后,通过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深入剖析结果,最后得出有关的科学原理。本研究采取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深入探究实验现象的本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成果表现及经验交流,系统归纳出金属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三)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育实践里非常关键的一环,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优化教师教学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按照核心素养观念来创建的元素化合物课程评价体系,应当冲破传统以分数为中心的单一评价形式,朝着多元综合的评价架构转变,全方位覆盖学生的学习进程,情感态度,革新意识,实际操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要素,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行为观察,作业质量分析,实验技能检测,项目成果表现等多种途径,从不同角度系统地搜集数据并作出客观评判,课堂行为评判主要针对学生的互动参与程度,问题解决水平,思维灵活状况等核心指标,目的在于准确把握个体差异,给差异化教学给予科学根据和个别化支撑计划。作业评定不能只是看答案正确与否,主要看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实验考核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报告写作水平,目的是加深他们对化学实验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项目评价以任务完成情况为中心,全面评判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设计等方面的表现,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也非常重要,教师要尽快把评价信息告知学生,让学生知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激发学习兴趣并提升自信心。

四、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元素化合物教学实践属于化学教育改革里的关键议题,经过对相关理论加以深入剖析,可以找到核心素养同元素化合物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此给予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就实践而言,改善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并完善评价机制,是改进元素化合物教学质量并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系统地整合知识点,创建起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有益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框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益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创新能力,改良评价手段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有益于引导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达成预期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凯 , 陈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的文本挖掘 [J].化学教学 ,2019(4):7-12

[2] 胡选萍 , 封涛 , 王琦 , 等 . 指向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之内涵与特征解析 [J]. 教学与管理 ( 理论版 ),2022(3):85-89

[3] 周向军,高义霞 ,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生物化学深度课堂构建 -- 基于逆向教学设计视角 [J]. 山东化工 ,2021,50(1):223-2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