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妊娠期肥胖产妇产后体重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研究

作者

杨天姿

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 450003

引言

妊娠期肥胖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体重指数(BMI)超过正常范围,属于高危妊娠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孕前即存在超重或肥胖,或在妊娠期间体重增长过快、超出医学推荐值。随着生活方式变化与营养过剩现象加重,妊娠期肥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部分地区妊娠期肥胖率已超过 20% 。妊娠期肥胖不仅增加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率等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还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增加新生儿巨大儿、低血糖、早产等不良结局。

产后体重管理是帮助产妇恢复妊娠前体重、预防肥胖相关疾病的重要措施,然而当前产后体重管理普遍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存在依从性低、方法不科学、护理支持不足等问题。护理干预作为医疗行为的延伸,涵盖营养指导、运动管理、心理疏导等综合内容,在促进产妇体重控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基于妊娠期肥胖产妇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探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估其在产后体重管理中的实际效果,为临床提供干预依据与策略建议。

一、妊娠期肥胖产妇的体重管理现状

(一)妊娠期肥胖的定义与发生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我国《孕产妇营养指南》标准,妊娠前体重指数(BMI) ⩾24 kg/m2 可判定为超重, ⩾28 kg/m2 为肥胖。若在妊娠期间体重增长超过推荐标准,也应视为妊娠期肥胖。该类人群在孕期代谢变化剧烈,脂肪积聚加快,易形成胰岛素抵抗状态,从而增加多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国内外研究显示,妊娠期肥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且与年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一项覆盖全国的孕妇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妊娠期肥胖率达 16.8% ,其中超重人群体重增长超过医学推荐值的比例超过 50% 。此类人群的围产期风险显著增加,母婴结局明显不良,亟需早期干预与科学管理。

(二)产后体重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目前大多数产妇对产后体重恢复重视不足,往往存在两种极端:一方面盲目节食、使用代谢类药物,造成营养不良和哺乳质量下降;另一方面继续摄入高能量食物而缺乏运动,导致产后体重不降反升,甚至发展为慢性肥胖。产后6 个月内是体重恢复的关键期,但这一时期护理力量相对薄弱,家庭支持有限,专业营养指导缺失。此外,部分产妇由于妊娠并发症或手术分娩,体能恢复缓慢,运动依从性差;加之对体重管理缺乏科学认知和目标设定,导致体重管理缺乏系统性,效果不理想。

二、妊娠期肥胖产妇体重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一)个性化饮食管理方案

饮食干预是产后体重控制的基础,需在保障营养供给与哺乳需求的同时,限制过量能量摄入。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的基础代谢率、哺乳状况、饮食偏好与文化习惯等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建议采取“少量多餐、低脂高纤”的饮食原则,适当控制碳水摄入比例,增加优质蛋白质与维生素摄入。

在实施过程中,应引导产妇建立健康饮食认知,避免油腻、高糖、高热量食物摄入,提倡摄取粗粮、豆类、蔬菜和低脂乳制品。通过每周营养评估,动态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可联合营养师进行评估干预。此外,还应指导家庭成员共同参与饮食调整,避免“坐月子”期间传统高脂高糖饮食方式的影响,营造健康的饮食环境。

(二)运动干预措施与实施

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脂肪分解,改善产后机体循环与心理状态。护理干预中应在产妇身体恢复允许范围内,制定阶段性运动计划。产后 12 周可开展基础功能性训练,如深呼吸、骨盆底肌肉训练、抬腿动作等;产后4 周后可逐渐加入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轻度瑜伽、普拉提等。

三、护理干预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价

(一)干预实施的策略与步骤

护理干预实施要秉持科学性、系统性与个体化原则,主要按以下步骤推进。产后1 周内开展初评建档工作,评估产妇体重、饮食习惯、运动基础及心理状态,为其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接着与产妇共同制定阶段性体重控制目标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目标。之后进行护理指导,围绕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给予个性化建议,通过小组讲座、线上辅导、家庭访视等形式强化支持。同时设定定期随访机制,借助微信、电话等监督产妇执行情况,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根据干预成效动态调整计划,解决产妇执行难题,提升其依从性。另外,护士要留意产妇心理变化,像焦虑、失眠、体像焦虑等情况,及时进行情绪疏导,给予心理支持。

(二)干预效果的评估标准与结果

护理干预效果可从多维度综合评估。体重变化上,以产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的体重回落率为关键指标,能直观看出干预对体重管理的成效。身体指标方面,关注腰围、BMI、体脂率等的变化趋势。心理状态则采用 SDS、SAS 量表评估抑郁、焦虑水平。生活质量可通过 SF-36 量表测定社会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精力状态等。研究表明,接受系统护理干预的妊娠期肥胖产妇,6 个月内平均体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BMI 回归正常比例较高,且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优于未干预组,可见护理干预综合改善效果良好。

四、妊娠期肥胖产妇产后体重管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一)干预措施的体重管理效果

数据分析显示,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后,产后 6 个月内产妇体重平均下降幅度为原体重的 9.3% ,其中部分产妇体重基本恢复至妊娠前水平。对比未接受干预的对照组,仅有不足 30% 的产妇体重控制在推荐范围内,且其中大多数恢复速度缓慢,体脂率仍居高位。

此外,饮食和运动干预对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空腹血糖、减少产后脂肪堆积有明显作用。干预组中妊娠糖尿病产妇的空腹血糖控制更稳定,罹患 2 型糖尿病风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二)对产妇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护理干预不仅改善了体重控制,更促进了产妇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全面恢复。干预组中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 25% ;产后腰背痛、疲劳、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也有所缓解。

在心理健康方面,干预产妇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下降,生活满意度与家庭支持评分提高。干预策略在促进产妇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建立积极生活方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其后续母乳喂养、育儿适应和社会角色恢复提供了良好基础。

五、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妊娠期肥胖产妇实施系统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产后体重控制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并提升产妇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护理干预作为产后康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患者接受度高等优势,应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结合数字健康技术(如移动应用、远程监测)实现干预手段的信息化、持续化,并探索干预对婴儿健康、母婴关系及长期生活习惯影响的纵向效应,从而构建“孕产一体化”健康管理新模式,为妊娠期肥胖产妇的康复提供更全面的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江平 , 胡晨 , 戴咏梅 , 等 . 妊娠期营养干预降低巨大儿出生率的观察 [J]. 中国妇幼保健 ,2007,(32):4567-4569.

[2] 轩 玉 玲 . 护 理 干 预 在 妊 娠 期 糖 尿 病 中 的 应 用 [J]. 河 南 中医 ,2009,29(04):411-412.

[3] 施围群 . 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4(05):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