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

李玲

武汉市汉阳医院 430050

引言

血液透析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中的一项关键疗法,其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治疗效果。低血压在透析过程中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也可能导致透析中断或延长透析时间,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患者的不适感。因此,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临床护理中的重点之一。低血压的发生机制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如何通过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低血压的发生,成为当前透析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分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并探讨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及其临床效果,旨在为透析患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

(一)低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病理状态,通常定义为收缩压低于 90mmHg,或舒张压低于 60 mmHg。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是指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压急剧下降,可能导致循环血流量减少,甚至造成器官灌注不足,影响身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低血压可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急性低血压发生较为突发,多与透析过程中的液体过度抽取、透析液温度变化、药物等因素相关;慢性低血压则表现为长期低血压,常常与患者的基础疾病、透析不规范及自身体质因素有关。急性低血压通常在透析过程中突然发生,而慢性低血压则可能伴随整个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可能逐渐加重。了解低血压的发生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二)低血压的临床表现与症状

血液透析引起的低血压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出冷汗、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昏厥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患者可能因血压骤降而感到极度不适,导致透析治疗过程中的中断。低血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且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透析治疗的中断,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识别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保障透析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血液透析低血压的症状往往随血压的变化而波动,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至关重要,能够在低血压发生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常见原因

(一)透析液温度与流速的变化

透析液温度与超滤速率的变化是导致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当透析液温度过低时,可能引发外周血管收缩,致使有效循环血流量减少,进而诱发低血压。另一方面,若超滤速率过快,特别是在短时间内大量超滤体液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体内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低血压。此外,透析液温度过高同样会对血管舒缩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心脏的循环负荷。因此,精准调节透析液温度并合理控制超滤速率,使其维持在适宜范围,对于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至关重要。合理设定超滤速率和透析液温度,能够有效减少透析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与患者舒适度。

(二)血流量与透析参数设置不当

血流量是影响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流量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起低血压的发生。特别是在低血流量下,患者的血液灌注量不足,无法保证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从而引起低血压的发生。与此同时,透析参数设置不当,如过度去除体内水分、过快的滤过率等,也会对血压产生负面影响。过度抽取体液导致的脱水是引发低血压的一个常见因素,因此,合理调节血流量和透析参数,能够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提升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患者的个体需求,优化透析治疗方案,将有助于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三、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设计

(一)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

针对透析患者的个体差异,护理团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这包括根据患者的病史、透析治疗需求、血压变化等因素,调整护理措施。例如,针对体重过重或体液过多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透析液的抽取量,避免因过度去除体液引起低血压。同时,患者在透析前、透析中和透析后应进行血压监测,并根据实时监测结果调整护理措施。通过个性化护理方案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并提升整体透析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还需考虑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和运动情况,以更全面地进行护理干预,确保透析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患者监测与动态调整护理干预

有效的患者监测是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脉搏和体重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护理措施。例如,当发现患者有低血压的趋势时,可以调整透析液温度、流速和血流量,适时补充液体,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及时了解患者的症状变化,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如通过适当的药物使用和体位调整,帮助患者稳定血压。此外,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透析后的恢复情况,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提前识别潜在的低血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科学监测和及时调整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透析过程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四、低血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一)护理干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研究表明,针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从而确保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加强个性化护理方案和动态调整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得到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更加稳定。这不仅帮助患者度过透析过程中的关键时刻,还减少了透析中断的风险,提高了整体治疗的安全性。此外,持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调整,能够及时识别血流不畅或其他并发症,从而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了进一步的健康风险。

(二)护理干预对患者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通过定期监测和动态调整护理措施,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透析治疗的效果得到了保证。同时,患者因低血压引起的不适症状如头晕、乏力等也得到了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护理干预通过及时调整透析参数、优化护理策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透析过程,减少了低血压带来的不适感。通过个性化护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身体疲劳得到了有效缓解,透析后的恢复更加顺利,生活质量显著改善。长期的护理干预不仅提升了透析效果,还改善了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增强了他们对治疗的信心。

五、结语

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有效预防与干预能够显著提高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低血压发生机制的分析以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提出了可行的临床护理方案。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改善透析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和患者的舒适度,促进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透析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方案,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苏娟 . 循证护理在血液灌流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急性中毒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4,28(35):72-74+78.

[2] 秦颖 , 夏燕芹 , 俞韵 . 风险评估与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糖尿病新世界 ,2024,27(19):111-113+118.

[3] 皮采鑫 , 李洁 , 袁怀红 . 多囊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的预见性护理一例 [J]. 华西医学 ,2024,39(10):1670-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