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

潘彦宇

驻马店市第三中学 463000

前言: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重要国际语言其学习愈发受重视,初中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关键时期,阅读能力培养不仅关系到英语学习成效,更对学生综合素养及未来发展影响深远,然而不少初中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常感疲惫无趣使得学习动力下降影响阅读能力提升,本文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予以探讨,旨在给教育工作者提供具体教学建议。

一、精选贴近生活的阅读素材,搭建兴趣触发点

初中英语阅读兴趣培养始于材料“亲和力”,传统教材部分文本因远离学生生活经验易致阅读疲劳,对此教师可构建“教材 + 拓展”双层素材体系,即教材文本保留核心知识点并补充与学生兴趣匹配的拓展材料,比如学习人教版 Go for it! 中“School Life”单元时,除课文外引入“青少年校园 vlog脚本”“明星的中学回忆访谈”等文本,其内容涉及学生熟悉的社团活动、课间零食等话题且词汇难度控制在教材范围内,以“已知话题 + 陌生表达”组合降低认知压力;素材形式要突破纯文字局限,针对初中生视觉敏感特点引入漫画故事、图文对照的信息图(如“如何制定周末计划”的步骤图解)、带音效的有声阅读材料,例如把“环境保护”主题的说明文改编为四格漫画,并用对话框呈现关键句型,让学生在解读画面过程中自然理解文本含义,某实验班级数据显示使用多元素材后学生主动阅读时长每周增加 1.2 小时且课堂走神率下降 40% 。

二、设计情境化阅读活动,强化沉浸式体验

情境化活动能将静态文本转化为动态体验,让学生于参与中感受阅读乐趣,比如在“旅行”主题阅读里,教师可搭建“虚拟旅行社”情境,安排学生分组扮演导游与游客,依据阅读材料中的景点介绍(像伦敦眼、长城等)设计旅行路线并用英语讲解特色景观,活动中既要调用文本信息(诸如开放时间、门票价格等),又要融入创意表达(如“最佳拍照点推荐”),以此使阅读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角色扮演作为深化情境体验的有效方式,在学习“童话故事”单元时,可让学生分组将阅读文本改编为课本剧,分配角色后需研读对话细节(如“恶狼的语气词选择”“小红帽的台词情绪”),于排练中体会语言背后情感,某教师在教学《Little Red Riding Hood》时,鼓励学生添加现代元素(如小红帽用手机导航),促使学生为设计合理剧情主动反复阅读原文,达成兴趣与理解的双向提升。

三、采用任务驱动式阅读,赋予阅读成就感

任务驱动可使学生带着明确目标投入阅读,并于完成挑战时获得满足感,可设计阶梯式任务链,基础任务聚焦信息提取(像“圈出文中提到的三种动物”),进阶任务侧重推理判断(如“根据描述推测主人公的性格”),创新任务鼓励拓展表达(像“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局”),比如在“饮食文化”阅读中,基础任务为找出各国特色食物,进阶任务是分析“为什么意大利面受欢迎”,创新任务则是“为家人设计一份国际化菜单”,任务难度随能力提升逐步升级;竞争性任务能激发初中生的好胜心,可开展“阅读寻宝”活动,把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转化为“线索卡”,以小组竞赛形式找出对应内容并完成拼图,最快拼出完整图案的小组获胜,这种“阅读 + 游戏”的模式让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氛围中主动钻研文本,某班级参与此类活动后,阅读速度平均提升 25% ,关键信息提取准确率提高 30% 。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阅读感官体验

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传统阅读平面化局限且调动多感官参与,可通过使用动画片段导入阅读来实现良好效果,比如学习“天气”主题时先播放 3 分钟英语动画(如《海绵宝宝》中的天气播报片段),让学生捕捉“sunny”“rainy”等关键词后再过渡到课文阅读,借动画的趣味性快速激活学习状态,且课后推荐有声书平台(如 Audible 青少年版),使学生聆听专业配音的文本朗读,感受语音语调与文本情感的关联。互动课件增强阅读参与感之状况里,利用希沃白板制作“点击探索”式阅读课件,在“动植物”主题文本中插入可点击的图片,学生点击“熊猫”图标会弹出原文描述的重点句,点击“生词”则显示动画释义(如“bamboo”配竹子生长的简笔画),如此交互式设计促使阅读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探索”,据某调查显示,使用互动课件的课堂,学生阅读专注时长延长至20 分钟以上。

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保护持续兴趣

传统分数评价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多元评价应侧重过程与进步,可建立“阅读成长档案袋”,收录学生阅读笔记、创意作业(如为文本绘制插画、改编小诗等)及小组活动视频等并每月进行“成果展评”,由学生自主讲解作品背后阅读感悟,且评价语言要避免“对错”判断,多用“你的结局比原文更有趣”“这个细节观察很敏锐”等具体反馈以强化成就感;同伴互评能营造互助氛围,通过开展“阅读搭档”活动,两人一组交换阅读心得并以“我喜欢你提到的……”“如果补充……会更好”的句式给出建议,比如在“节日文化”单元学生互评对方撰写的“节日习俗介绍”时,会为找到优点主动反复阅读同伴作品,在关注他人过程中深化自身理解,如此这种评价模式便使阅读成为社交纽带,某班级实施后, 82% 的学生表示“更期待阅读课”。

结语:总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并结合多种策略来激发其阅读兴趣、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的这样一种做法是很必要的,只有处于充满乐趣和挑战的环境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领略到阅读的魅力,进而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这种情况才会出现。

参考文献:

[1] 佚名 . 核心素养教育改革视域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J]. 教师教育论坛,2018,31(8):29-32.

[2] 李爱霞 .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探析[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1):193-195.

[3] 汪东萍,庞观丽,冯婧. 在线“文学圈”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3):90-96.

[4] 钟小艳 .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可视化工具调查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

[5] 金施琪 .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 [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3):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