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开展策略探究

作者

关春霞

金水区教育教师发展中心 450000

前言

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使学生亲自体验到劳动的价值与乐趣,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探讨有效的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价值观

在参加各项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对劳动的艰辛和不容易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劳动理念,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活动,亲自清扫教室、走廊、运动场等,体会到维护环境清洁所需付出的心血,从而珍惜他人劳动的果实,这种切身体验,有利于把抽象的劳动概念转变为具体的行动意识[1]。

(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劳动教育强调动手操作,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针对不同的任务与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新方法、新思想的尝试,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手工制作课中,同学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设计和制作一些有创意的东西。

(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适量的体力劳动对学生锻炼协调能力、增强体质、增强体质有重要作用,此外专注于一件事并把它做好所产生的成就感,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如种花、种菜等活动,同学们不但要按时浇水、施肥,而且还得观察植物的成长过程,学会忍耐与毅力。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开展策略

(一)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将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要,认真、系统地进行劳动教育的课程安排,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从最基本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开始,比如整理书包、系鞋带这样的小事,可以帮助他们初步建立起自理意识和动手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长,到了中高年级,将会逐渐引导他们从事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社会服务等劳动,让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同时应注意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发跨学科主题课程,例如在学完古诗词后,组织开展“诗画田园”绘画创作活动,让同学们在挥洒画笔、描绘诗意画面的同时,将自己学到的文学知识与艺术审美元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在课程形式方面,积极运用各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探究性学习等,使课程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通过建立长期项目和短期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在一个学期内对校园进行绿化养护项目,并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家庭烹饪比赛等活动,使劳动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此外还可以巧妙地引入当地的特色文化元素,开设民俗工艺制作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感受到传统文化特有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使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研讨会,邀请专家授课,更新教育观念、方式,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新技术,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例如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陶艺实践,可以安排美术教师学习陶艺烧制工艺,建立校内劳动教育教学研讨小组,促进不同专业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集体备课,观摩示范课等方式,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讨论,另外也可以和其它学校结成帮扶对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2]。

(三)充实教学资源保障

增加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实习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器材及安全保障,将闲置的空间改造为多功能的工作室,种植花园等,同时积极拓展校外教育资源,与社区农场和工厂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增加学生到校外参观学习的机会,联合出版社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并将当地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教师可根据所教内容自行制作简易教具,既可降低教学成本,又可增强互动效果,如利用废旧纸箱做建筑模型,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建筑的力学原理 [3]。

(四)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重点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包括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安全意识等方面,利用“成长记录袋”这样一个有效的工具,对学生阶段性的劳动成果和反思笔记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并精确地记录了他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例如在种植过程中,对每一次测得的植株高度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改进。同时要积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参与机制,在教师的专业评价之外,还可以在班内组织劳动成果展示,让同学们互相观察、点评和评分,邀请家长深度参与亲子劳动日活动,并以实际经验为基础,提供真实的反馈意见,还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客观地评价学生在社会义务工作中的表现,这种多元参与的评价方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考虑,让评价的结果更客观、更公正、更全面,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深入和质量的提高。

结语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是一个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通过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丰富教学资源的保证、健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效地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长远来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教育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积极探索符合新时期小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模式与方式,使每个孩子都能在劳动中获得成长和幸福。

参考文献:

[1] 温圣洁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开展策略 [C]// 教育教学与管理论坛论文集 . 2024:1-7.

[2] 何艳 , 丁国波 . 如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C]//2025 数字化背景下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 2025:1-2.

[3] 赵法青 . 融合劳动教育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探讨 [C]// 教育教学理论与研究论坛论文集 . 20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