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下中学美术泥塑教学创新路径
魏金荣 史良营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八中学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翼云中学 277200
前言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汹涌浪潮的裹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凸显出尤为重要且紧迫的态势,其既是民族文化的根脉与瑰宝所在,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维系民族精神的关键纽带。中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激发创新精神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等诸多使命,而将非遗项目系统性融入中学美术课堂,尤其与兼具物质性与实践性的泥塑艺术形式相结合,无疑是达成非遗活态传承与学校美育创新发展双赢的有效路径。
一、深度挖掘非遗资源
教师需充分借助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非遗相关书籍,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并将之融入泥塑课程内容。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潍坊泥玩具的制作,借助书中对潍坊泥玩具在历史、题材、色彩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得以了解潍坊泥玩具所承载的民俗文化和审美观念。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剖析不同造型的潍坊泥玩具所代表的寓意,像“泥娃娃”所象征的多子多福,“麒麟送子”所寓意的吉祥如意等,从而使学生在制作环节中不仅能够掌握泥塑技巧,更可深刻领会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二、拓展课程主题
借助山东美术出版社所具备的各类资源条件,对泥塑课程所涉及的主题进行拓展延伸,促使主题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元的状态。在课程当中,除了继续开展像传统的人物、动物泥塑教学活动之外,还能够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关联的场景泥塑创作这一内容引入进来。举例而言,可选取山东地区的传统节日、民间举办的庙会等题材作为主题,引导学生借助泥塑这种艺术形式来展现相应的场景,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并且,倡导学生依据自身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体会,展开具有创新性特征的主题创作。打个比方,以“当传统非遗与现代科技相遇”当作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创作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泥塑作品,就像用泥塑去描绘古代泥塑艺人运用现代3D 打印技术制作泥人的情景,如此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思考模式以及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阐释的能力。
三、项目式学习
以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作指导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师可设计“传承山东非遗泥塑文化”主题项目,把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选山东本土一种泥塑如高密泥老虎、惠民泥塑等,学生借查阅出版社相关书籍、网络资料及实地调研等途径深入了解所选泥塑历史、制作工艺、艺术特点等,接着小组合作完成制作泥塑作品、撰写项目报告、制作宣传海报等一系列任务,最后于班级展示交流,通过此项目式学习,学生既能提高泥塑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协作、信息收集与处理、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还能增强对山东非遗泥塑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
四、数字化教学
利用山东美术出版社包含电子图书、在线课程、虚拟展览等的数字化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可在课堂上播放出版社所制关于非遗泥塑制作过程的视频以使学生更直观了解其每一个环节,比如播放潍坊风筝泥塑制作视频能让学生清晰看到从选泥、塑形、彩绘到装饰的全过程以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此外借助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观各地非遗泥塑展览,像通过 VR 技术参观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非遗泥塑专题展览以近距离欣赏精美泥塑作品感受不同地域泥塑艺术魅力从而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五、多元化评价指标
改变以作品技巧为主要评价标准的传统单一方式,建立起多元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其不应仅局限于评价学生泥塑作品技巧,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加以评价,像对非遗文化的理解感悟、创新思维体现、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比如在评价学生“山东传统庙会场景泥塑”作品时,不能只看作品造型准确与否、色彩协调与否,还要看学生是否准确表现出庙会文化氛围、是否融入自身对山东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新元素,以及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等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非遗视角下对中学美术泥塑教学创新路径进行探索,其为学生提供深入理解与体验传统文化之机会不说,还促进着他们审美能力及创造力的发展呢。此创新教学模式,于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不说,更为塑造学生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呀。未来呀,得不断探索并实践,凭借丰富课程内容、灵活教学形式以及多元评估方式,推动泥塑艺术在中学美术教育里传承与创新,为学生全面发展及非遗文化保护贡献力量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2] 张莹莹 . 技艺 VS 记忆——美术教育传承“非遗”之问题研究 [J]. 装饰 ,2010(12) :112-113.
[3] 李建强 . 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探究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27(8):136-137,156. .
[4] 张康 . 薪火相传的黄陂泥塑 [J]. 武汉文史资料,2012(6):32-35.
[5] 方静 . 黄陂泥塑:赋予泥土生命和光彩 []]. 湖北文史,2018(2):170-174.
[6] 韩致中,程征 . 黄陂农民泥塑的故事 [J]. 美术,1977(6):36-39,32.
[7] 舒芳 . 黄陂泥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