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跨学科融合的高二电化学教学初探

作者

于飞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361009

前言:高二阶段的电化学,是高中化学里头重点跟难点,会涉及像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变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以往传统的教学,大多都局限在化学学科自己的范围里头,学生很容易出现理解零散、应用能力不强的状况。随着核心素养教育不断向前推进,跨学科融合变成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途径。电化学方面的知识,跟好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比如跟物理的电路知识搭配在一块,就能弄明白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环境科学凑到一起,就能探讨电化学在污染治理上的应用。所以,试着开展高二电化学教学的跨学科融合,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跟教学价值。

一、跨学科融合的高二电化学教学现存问题

(一)学科知识整合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关联

拿鲁科版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跟速率”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还有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里的行为”第四节“电解池”来说,教材里头电解池那部分着重讲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情况(像电解 CuCl2 溶液这样)、电解原理的应用情形(比如电解精炼铜),可没和物理学科高二《电磁感应与交变电流》里头“电路欧姆定律”“电解池内阻计算”产生联系,也没和生物学科《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里头“线粒体有氧呼吸能量转化效率”接上。老师教学的时候,要是只零零散散提到“电解池电路符合欧姆定律”“电解能量转化跟细胞呼吸差不多”,没搭建起“电解池能量转化效率(化学)— 电路电流电压计算(物理)— 生物能量利用效率对比(生物)”这样的逻辑关系链条,学生做鲁科版课后习题“计算电解精炼铜时候的电能损耗”时,只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却没办法结合物理电路知识分析损耗的原因,造成知识应用断开了。除此之外,鲁科版教材里“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这个知识点,没和地理学科“金属矿产资源分布”、环境科学“酸雨对金属腐蚀的影响”联合起来,老师自己整合的时候容易漏掉“不同地区金属腐蚀速率差异分析”这类内容,学生很难理解电化学知识在实际环境里头的应用逻辑。

(二)教学评价体系单一,未适配跨学科能力培养

在鲁科版高二化学教材章末的测评里头,电化学那块儿的题目大多把重点放在学科里面的知识点上,像“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候电极的反应式子”“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并且算出电流的大小”这样,没有涉及到跨学科能力的考察。打个比方,在“给校园铁质宣传栏设计防腐方案”这个实践任务当中,学生得把鲁科版化学的“牺牲阳极办法”、物理的“静电屏蔽道理”、美术的“防腐涂层颜色挑选”结合起来去设计方案,然而现在的评价仅仅留意“牺牲阳极法的原理对不对”,没有去评估学生应用物理屏蔽道理是不是合理,还有涂层挑选跟防腐效果之间关联分析的能力。再比如说鲁科版教材“拓展视野”这个栏目介绍了“微生物电池”,学生在探究报告里把生物的“微生物代谢产生电的原理”、化学的“电极反应设计”结合起来提出改进方案,可因为评价体系缺少“跨学科知识整合程度”这个指标,没办法得到有针对性的反馈,打击了学生跨学科探究的积极性。

二、跨学科融合的高二电化学教学优化方法

(一)构建“三维联动”知识体系,强化学科逻辑关联(鲁科版案例)

拿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电解池”当关键,从知识、办法、应用这些方面搭建跨学科体系。在知识这一块,把“电解池能量转换”当作关键连接点,把化学(电解氯化铜溶液电极反应、电解精炼铜原理)、物理(电路欧姆定律算电解池电流、内阻对电解效率的影响)、数学(用一次函数拟合“电解时间跟析出铜质量”的关系曲线)这些知识要点串起来,形成有条理的网络。比方说,讲“电解池工作原理”的时候,结合鲁科版教材里“电解氯化铜溶液”这个实验,领着学生用化学办法分析阴极铜离子得到电子析出的过程,用物理办法测电路里的电流、电压,用数学办法算电流强度跟铜析出速度的比值,弄明白各学科知识在“电解效率分析”里起啥作用。在应用方面,设计“鲁科版教材拓展任务 —— 废旧干电池回收和利用”,让学生结合化学知识(分析干电池里二氧化锰、锌电极的反应)、物理知识(拆开干电池电路结构)、环境科学知识(设计电池重金属回收方案),实现从教材知识要点到实际应用的转变,解决鲁科版课后“怎样减少电池污染”这个探究问题。

(二)建立“多元协同”评价体系,适配跨学科能力目标

对着鲁科版电化学教学方面内容,从三个方面把评价体系优化一下。在评价内容这块,把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原电池跟电解池”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设定“学科基础(像写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子)”“跨学科运用(像结合物理知识去分析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影响因素)”“创新设计(像依照鲁科版‘新型电池’内容,设计适合在户外用的微型燃料电池)”这三类指标。打个比方,评价“氢氧燃料电池探究实验”的时候,不光考察电极反应式对不对(化学方面),还会评估学生能不能结合物理“气体压强对反应速率有啥影响”去调整实验装置,还有是不是提出“利用太阳能电解水给燃料电池供应氢气”这样的创新想法。在评价主体方面,把化学老师(评价化学原理)、物理老师(评价电路设计)、鲁科版教材编写人员(评价知识点适配程度)请来一起参与,对着学生“电解法制备纳米材料”的报告,从好多维度给出反馈。在评价方式这块,过程性评价盯着学生完成鲁科版“电解池实验报告”的过程,记录一下学生是不是主动去查物理、生物资料;终结性评价采用“鲁科版跨学科测试 加上 成果展示”的方式,比如说让学生就“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海水淡化装置设计”(把化学电解、物理膜分离、地理海水资源知识都结合起来)进行答辩,全面体现学生对鲁科版电化学知识跨学科运用的能力。

总结:高二电化学教学实践搞跨学科融合,打破了传统的学科隔阂,让学生在多学科知识一块动起来的过程里,对电化学本质的认识加深了,不光化学学习成绩提高了,知识迁移跟综合应用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虽然碰到学科知识整合难度大、教学时间不好协调等难题,不过靠优化教学设计、整合资源,这些难题得到缓解。以后,得进一步把跨学科教学评价体系弄完善,加强对老师跨学科素养的培训,推动跨学科融合在高中化学教学里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帮着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银玉 . 跨学科融合下化学课堂实施策略研究 [J]. 生活教育 ,2024, (30): 117-119.

[2] 罗照勤. 跨学科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J]. 课堂内外( 高中版 ), 2024, (39): 20-21.

[3]张云美. 高中化学课堂中跨学科教学整合的路径探索 [J]. 天津教育,2024, (25):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