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路径探究
格桑卓玛
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 813500
前言: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如分析、评价、创造),并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于新情境的学习方式,其核心在于摆脱机械记忆与被动接受,强调知识的内化、思维的进阶与能力的迁移。初中物理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连接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而深度学习理念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高度契合,通过深度学习之下的物理实验,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物理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行性分析
(一)物理实验教学为深度学习提供了天然载体
物理实验需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一过程恰好符合深度学习“主动探究—思维建构—知识应用”的逻辑链条,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学生需自主调整物距、像距,记录不同情况下的成像特点,对比分析归纳规律,不仅能深化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还能培养数据分析与逻辑推理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1]。
(二)深度学习为物理实验教学提质增效提供了方向
传统实验教学常陷入“按方抓药”的困境,学生只需遵循既定步骤完成操作,难以形成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而深度学习要求实验教学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引导学生突破浅层操作,深入探究实验背后的物理本质,实现从“做实验”到“探究实验”的转变,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如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科学态度与责任。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路径
(一)重构实验教学目标,聚焦高阶思维与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需将目标从“浅层操作”转向“思维进阶与素养发展”,构建“知识理解—能力应用—思维创新”的三级目标体系 [2]。
第一级目标为“知识理解”,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涉及的物理概念、原理与科学方法,如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中,学生需理解电流的概念、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第二级目标为“能力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实验中遇到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时,能自主分析原因并调整电路;第三级目标为“思维创新”,鼓励学生设计个性化实验方案、提出创新性问题,如在完成基础实验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培养创新思维与探究能力。
同时,需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实验目标,如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物理观念”目标可设定为“理解水的沸腾现象与沸点的概念”;“科学思维”目标可设定为“通过分析温度—时间图像,归纳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科学探究”目标可设定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加热速度、水量等变量,完成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可设定为“关注实验安全,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强探究性、生活化与系统性
物理教学中,要增加探究性实验比例,激发主动思考,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未知”中主动探究,如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改为“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教师不直接告知实验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如“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再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思考“如何测量浮力”“如何收集排开的液体并测量其重力”,深化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培养探究能力。
还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设计实验内容,选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作为实验器材,拉近物理实验与生活的距离,如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可用矿泉水瓶(装不同水量模拟不同压力)、海绵(模拟受力物体)替代实验室专用的压力小桌与砝码;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可用钢尺(振动发声)、手机(播放音乐)、玻璃罩(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等生活物品开展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知识迁移能力[3]
(三)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凸显学生主体性与探究性
1. 采用项目式学习,引导深度探究
将实验教学与项目式学习结合,以真实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开展实验探究。比如围绕“设计一款简易净水器”的项目,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水的净化方法”系列实验:通过“过滤实验”探究过滤的原理与操作要点;再通过“活性炭吸附实验”探究活性炭的吸附性;最后结合实验结果,设计并制作简易净水器,测试净化效果。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自主规划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优化设计方案,不仅能深化对“水的净化”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问题链”引导,推动思维进阶
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从“浅层思考”走向“深度思考”,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可设计如下问题链:“当物体在凸透镜的 2 倍焦距以外时,成什么性质的像?”(基础问题,引导观察现象);“若将物体向凸透镜移动,像的大小、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进阶问题,引导分析规律);“生活中哪些光学仪器利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它们是如何应用这些规律的?”(迁移问题,引导知识应用)。由此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实现从“现象观察”到“规律分析”再到“知识迁移”的进阶[4]
结语: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突破传统实验教学局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其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重构实验目标、优化实验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浅层操作”走向“深度探究”,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
参考文献:
[1] 任少铎 .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实验备课策略 [J]. 教学与管理 ,2022(25):51-53.
[2] 吴小凡.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路径探究[J]. 物理教师 ,2024, 45(2):58-60.DOI:10.3969/j.issn.1002-042X.2024.02.014.
[3] 学科教学物理 .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2024.
[4] 欧然 .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J]. 家长 ,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