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多元策略探究

作者

李华

湖北省监利市上车小学 433322

一、引言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学生汲取知识、提升语言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的珍贵通道。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却对阅读提不起兴趣,阅读积极性低迷,这严重制约了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如何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小学语文教师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2.1 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基,丰富的阅读量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锤炼语感、增强理解能力。当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时,会主动投入大量时间沉浸其中,在阅读中不断接触、吸收新知识,语文综合素养也随之稳步提升,为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的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2.2 拓展知识视野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海量的知识与信息。通过阅读,学生能跨越时空的阻隔,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人生阅历,在心中种下全球视野与多元思维的种子。

2.3 促进人格发展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真挚的情感价值,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的思考与感悟。学生在阅读时,会与书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从中汲取正能量,慢慢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

3.1 教学内容与方式

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侧重知识传授,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如逐字逐句讲解课文、布置大量阅读练习,让阅读课堂变得乏味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也使学生难以接触到更多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进一步削弱了阅读积极性。

3.2 阅读环境

学校与家庭的阅读环境,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阅读设施简陋,或家庭中缺乏阅读氛围,家长不重视阅读、未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都会让学生难以养成阅读习惯,无法对阅读产生喜爱之情。

3.3 学生自身因素

不同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与学习基础存在差异,这也影响着他们对阅读的态度。有些学生天生对文字不够敏感,或缺乏科学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在阅读中遇到困难便产生畏难情绪,最终放弃阅读。

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多元策略

4.1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应加强图书馆建设,丰富藏书种类与数量,定期更新图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同时,在校园内设置阅读角、宣传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与优秀书籍推荐,让浓厚的阅读氛围包裹学生。比如,在教学楼走廊、楼梯间张贴名人读书名言、学生读书心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阅读的熏陶。

创建家庭阅读空间:家长要重视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为孩子打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角落,配备适合其年龄的书籍与阅读工具。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例如,每天晚上设定“家庭阅读时间”,全家人一起安静阅读,之后分享读书心得,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温馨部分。

4.2 优化阅读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教师可根据阅读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本魅力,唤醒阅读兴趣。比如教学古诗词时,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组织表演等方式,营造与诗词意境相符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情感,提升

阅读积极性。

问题引导法:教学中,教师抛出具有启发性与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激发阅读欲望。例如教学童话故事时,先提出“主人公会遇到什么困难?他能成功克服吗?”这类悬念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提高专注度与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视听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阅读趣味性。比如教学科普文章时,播放相关科普动画,让学生直观了解科学知识,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喜爱。

4.3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读书分享会: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阅读中的收获、体会与感悟。交流互动中,学生能了解更多书籍信息,拓宽阅读视野,还能锻炼表达与思维能力。例如每周安排一次分享会,每次邀请 3-5 名学生分享,其他学生提问讨论,让思想在交流中碰撞。

阅读竞赛活动:举办朗诵比赛、知识问答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阅读动力。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与奖励,树立阅读榜样,带动更多学生参与阅读。比如每月举办一次朗诵比赛,评选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品证书,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课本剧表演:引导学生将阅读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表演,让他们在演绎中深入理解文本,体验角色情感与思想。这种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阅读兴趣在表演中升华。例如教学经典童话故事后,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课本剧,再进行评选展示,让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4.4 家校合作共育

加强沟通与交流:学校与家庭要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的阅读情况。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反馈学生阅读表现,同时倾听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时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共同制定阅读计划:学校与家庭携手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与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实际推荐合适书目,家长负责监督引导学生按计划阅读。例如制定“每周阅读一本书”的计划,家长每天检查阅读进度并做好记录,让阅读成为有规律的习惯。

结语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意义非凡的重要任务,需要学校、家庭与教师同心协力、共同努力。通过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优化教学方法、开展丰富阅读活动、加强家校合作等多元策略,定能有效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真正爱上阅读、享受阅读。未来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灵活运用策略,为学生的终身阅读与全面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参考文献:

[1]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的小学语文教学——《腊八粥》教学设计 . 丁文桂 . 新课程 ,2025(01)

2]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五个策略. 贾迪. 小学语文教学,2021(23)

[3] 如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有效“发展思维能力”——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深度解读. 陈树民. 语文教学通讯,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