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农村课堂思维可视化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杨菲
上林县三里镇中心学校山河教学点 530509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需求。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思维可视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通过图示、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图像,进而提升其思维的条理性和表达能力。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在农村课堂中有效运用思维可视化策略,以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思维可视化习作教学理论基础
1. 核心素养的定义与实践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和态度等方面的全面素质。核心素养不仅限于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语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思维可视化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表达,进而提高其综合能力。通过图示化的方式,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文章结构,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思维可视化有效地支持了核心素养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写作中更加自如地进行创作。
2. 思维可视化的理论基础
思维可视化源自认知心理学。它强调通过图示、表格、流程图等形式,将复杂的抽象思维具体化,帮助学生梳理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视觉呈现能够激发学生大脑的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更为清晰的认知结构。在写作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有助于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概念图,清晰地展示写作的逻辑关系与结构框架。通过将思维过程具体化,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思维的方向,避免思维混乱。在写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有效地捕捉和组织素材,从而提高写作的流畅性和条理性。
3. 思维可视化在习作教学中的价值
思维可视化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写作水平。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图示化的方式,将写作的主题、要点以及细节条理化,形成清晰的思维路线。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在习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写作的核心点、结构框架和具体内容相互联系,从而确保写作过程的顺畅。特别是在农村课堂中,资源较为匮乏的环境下,思维可视化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提升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通过思维可视化,学生不仅能够理清写作的结构,还能在写作中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提升综合素养。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农村课堂思维可视化习作教学策略
1. 思维导图在写作准备阶段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思维可视化工具之一,它通过将信息以图形方式呈现,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在农村课堂中,由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普遍较弱,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在写作前进行思维整理。在写作准备阶段,教师可以提供简易思维导图模板,如“树状图”、“气泡图”等作为参考,引导学生根据写作主题列出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并通过思维导图将这些关键词进行联结。例如写“我的奇思妙想”,可以在中心词写下“会飞的房子”,引导学生列出外观、功能、使用感受等分支,用不同颜色标注,并进一步细化分支关键词。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写作的框架、内容和思路。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理顺写作的逻辑结构,还能激发他们对写作内容的兴趣和思考,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思路不清或内容混乱的现象。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学生能够将零散的想法整合成一条完整的思路链条。特别是在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将写作任务分解成具体的部分,例如开头、主体、结尾以及支持性材料。每个部分通过不同颜色和线条的连接,形成清晰的框架,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地展开各个部分的内容。
2. 概念图助力写作思维的拓展
概念图是一种通过节点和连接线展示知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工具,适用于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习作教学中,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不仅理解文章的核心概念,还能扩展与之相关的内容,从而提升写作的深度和广度。农村课堂的学生,尤其是在写作初期,往往只能局限于简单的描述,缺乏多角度思考。通过使用概念图,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拓宽视野,发现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详细内容,进而提高写作质量,深化主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根据写作主题构建一个基本的概念图,标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围绕这个中心思想扩展相关的子主题。概念图不仅帮助学生拓展写作内容,还能增强学生对主题的深度理解。在进行习作时,学生可以通过概念图展示不同观点或论点之间的联系,从而使文章的结构更为丰富,内容更加充实。例如,这会飞的房子如何帮助农民播种?引出子主题自动播种机、天气预测功能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写出更加有深度的文章,还能在写作中展示出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与思维可视化的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互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可视化则为小组讨论提供了更具结构性和可操作性的支持。在农村课堂中,由于资源限制和学生思维习惯的不同,教师往往面临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难题。通过将思维可视化与小组合作结合,学生能够在集体讨论的氛围中,通过图示化的方式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讨,将思维过程具体化,并且在集体反馈中发现和解决写作中的问题,最后小组可投票选出“最有创意发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
结论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思维可视化策略为农村课堂的习作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撑。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可视化工具,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顺写作思路,激发创作灵感,提升写作能力。思维可视化不仅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框架,还能促进他们从多个维度理解写作主题,提升写作的深度与广度。在农村课堂中,资源的相对匮乏使得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更加明显,思维可视化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弥补了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确保文章结构的清晰与条理;概念图则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激发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小组合作结合思维可视化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增强了集体智慧的作用。通过这些策略,学生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写作能力,还能够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展现出更高水平的思维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教育出版社,2020 年 .
[2] 李红梅 ,《思维可视化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的探讨》, 教育研究杂志 , 2019 年 .
[3] 张学民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探索 ,2018 年 .
[4] 王明珠 ,《农村课堂习作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现代教育科技 ,2021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