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场景下细胞培养无菌操作标准化教学路径研究
王艺蓉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 215411
引言
高职院校的细胞培养教学面临“两难”:一端是必须遵循明确的法规与标准以保证安全与质量,另一端是学生往往对繁复术语不敏感、对动作细节记忆负担大。若只强调概念而忽略动作与证据,课堂学习难以稳定落地;若只强调动作而忽略标准语境,到企业或科研岗位又容易“各做各的”。因此,本研究以法律与标准为“轨道”,以教学可执行性为“车体”,在不牺牲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用直白的课堂语言组织训练,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这么做、哪一步不能错、如何证明自己做对了”。标准遵循《生物安全法》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运行与人员行为对齐GB 19489 与WS/T 442,设施环境参考 GB 50346 与 GB/T 16292,关键设备以 GB 41918 的生物安全柜要求为准,必要时对照《中国药典》通则1101 的无菌性基本做法与记录习惯。[1–9]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高职生物医药类二年级学生(同质性背景、已修完基础微生物与基础化学)。项目共计8 学时,采取“教—练—评—改”循环:首先以“标准—动作—证据”的三段式微讲座引入本次任务;随后在生物安全柜或局部净化操作台内完成复苏、传代、冻存之一的情境化练习;课后立即完成最小化记录(日期 / 批号 / 责任人 / 异常);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复盘,依据近失事件与不合格项调整下一轮教学。过程证据采用“学习档案袋”归档,包括评分单、台面全景照、关键步骤照以及异常处置简述。评价工具为分站式 OSCE,分为“动作站”“合规站”“记录站”,每站仅设置5—7 个关键评分点,突出进入/ 退出顺序、台面布置、容器开闭与移液协调、生物安全柜使用、废弃物处置与记录完整性。上述方案与GB 19489 的风险管理思路、GB 50346 的空间与气流要求、WS/T 442 的行为规范、GB 41918 的设备使用、GB/T 16292 的悬浮粒子抽样与判读逻辑保持一致。[3–6,9]
二、教学路径与内容
教学围绕“标准对齐—情境化实践—关键动作固化—证据化评价”展开。第一步,将抽象条款转写为可执行的课堂语言:例如把“进入流程”简化为稳定的口令,把“台面布置”固定为左洁右废、前清后脏的示意图,把“生物安全柜使用”明确为窗口高度、操作三角区与进出顺序三要点;对应GB 41918 与GB 19489 的要求,在示范中强调“不过口”“不回手”“不越线”等红线动作。第二步,通过连续情境组织学习,将复苏—传代—冻存—再次复苏串联为一个闭环,使学生意识到每个环节都服务于“维持无菌、保证稳定”的共同目标;在此过程中,用最少的术语解释动作背后的原因,比如“让气流走直线”即可避免复杂的气流学描述。第三步,以“关键动作固化”为核心,通过固定口令与节奏降低认知负荷,通过“先摆好再开启”的顺序控制减少开口时间,通过“高物后置、瓶口向内”的直观规则减少挡风与误触风险;同时引入“1 分钟自查”,让学生在每次操作后回答“哪一步最稳、哪一步需改、下一次提醒词是什么”。第四步,落实“证据化评价”,要求每次训练都形成最小闭环证据:记录纸、台面照片与关键步骤照片能够勾稽到时间、材料与责任人;出现异常时给出简短的原因推测与后续处置,保证可追溯与可复核。这一结构在术语层面保持克制,但在证据层面与《中国药典》通则1101、 GB/T 16292 等标准的“可记录、可判读、可复查”精神一致。[8–9]
三、结果
在两轮教学后,关键无菌动作综合达标率由首轮的约 78% 提高至约 92% ,其中进入与退出的时序正确率、传代与冻存记录的完整性提升尤为明显;生物安全柜窗口高度与操作三角区的合规率大幅上升。环境方面,沉降与表面拭子阳性率下降,台面全景照中“挡风摆放”“干净与废弃混放”等问题明显减少。学生在学习档案袋中的自评更聚焦于“哪一步最容易出错以及如何避免”,企业导师在见习环节的主观评分也高于往届。上述变化说明,当教学语言贴近动作、证据链清晰时,学生能够在不牺牲规范性的前提下实现稳定输出。
四、讨论
本研究尝试在“学术规范”与“课堂可读性”之间取得平衡:一方面,坚持以我国法律与标准为主线,保证课程目标与现场要求同构;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减少术语密度,用口令、示意图与核对清单承载抽象概念,把复杂要求折算为少量“红线动作”。这种“翻译式”教学有助于降低初学者的认知负荷,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动作质量与记录完整性上,从而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顺畅迁移。需要正视的限制包括设施条件差异、耗材与设备维护成本以及教师对分站式考核的掌握度。后续可通过区域共享的标准化视频库与错因案例库、校企共建的设备认证与培训机制,以及对接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的跨校教研,进一步提升可推广性与外部一致性。[6,10]
结论
以我国法律与标准为依据,以情境实践与证据化评价为抓手的无菌操作教学路径,能够在高职层面同时提升“做得稳”和“做得对”。它在语言上保持克制、在动作上抓住命门、在证据上可审可查,既满足课堂教学的可读性,也符合学术论文与课程建设研究的规范表达。未来可在不同院校与企业场景中进行多点验证,并结合新版标准的实施节奏及时修订资源包与评价量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S]. 2020-10-17[ 发布 ], 2021-04-15[ 施行 ].
[2] 国务院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S]. 2004-01-08[ 发布 ], 2018-09-26[ 修订 ].
[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 2008.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GB 50346—2011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S]. 2011.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WS/T 442—2024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S]. 2024-04-02[ 发布 ], 2024-09-01[ 实施 ].
[6]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 41918—2022生物安全柜 [S]. 2022-10-12[ 发布 ], 2025-11-01[ 实施 ].
[7]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关于颁布 202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公告 [EB/OL]. 2025-03-25.
[8] 中国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 年版·四部 通则1101无菌检查法[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9]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GB/T 16292—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 ( 区 )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S]. 2010.
[10] 教育部 .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 )[S/OL].2025-02-07.
作者简介:姓名:王艺蓉,出生年月:1993.01,性别:女,民族:布依族,籍贯:贵州黔南,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职位:专任教师,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肿瘤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