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初探
岑春燕
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
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二十大就“立德树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孔子的教育思想提倡先教人做人再教人读书。教师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师在职业信仰。作为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将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的形成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尤为重要,班主任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先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在班级管理思路上以立德树人为德育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挥班主任的指导作用,为学生的优良品德的形成保驾护航
1. 积极转变德育教育理念,树立“立德树人”教育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立教之
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这赋予了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拥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能力、超高的育人水平。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教师应积极的进行自身德育理念的转变,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在不断的研修学习中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增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并且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使班级德育教育能在先进、科学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获得有效的开展。
班级舆论导向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班主任可以通过建设班级环境入手,利用环境育人。充分利用班级每一个角落,建设班级文化。在挑选班级标语时班主任始终围绕以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发展成为自由人、幸福人的教育价值观展开。例如:用积极的、正能量的标语说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剔除功利主义标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2. 科学制定德育教育目标,确立“立德树人”的指向标
现代社会人类道德在渭坡,社会正在呼吁价值教育,使德育教育重新回到教育的中心位置。因此,在任何的一项教学活动中,教育目标的制定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它不仅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同时更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同样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确立德育教育目标可以为“立德树人”思想的逐步落实指明方向。班主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和认知特点,设计梯度性的、阶段性的德育目标,以此达到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效果。例如:为了让学生形成“公平、公正”价值观,班主任可以设计班干部选用的机制。首先班主任给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竞选的机会。通过竞选,大家参与其中,票数多者获胜。然后慢慢地将这种“公平、公正”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科学设计德育教育内容,扩展“立德树人”贯彻途径
二十大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德。在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对“立德树人”教学思想进行贯彻的过程中,德育内容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影响着学生德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关系着学生道德意识的内化与形成。
班主任可以根据德育目标,设计课堂上的德育教育内容,也可以设计课外的德育教育内容。例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教师围绕爱国主题精心挑选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登山,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帮助,体验同学之情,感受别人的爱和自己给与别人的爱的快乐。学生在参加完登山体验后,写下了反思日记。学生不仅体质得到了锻炼,还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团结和与人合作的精神。这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
4. 营造良好德育教育氛围,使“立德树人”理念有效渗透
班级文化对班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凝聚力,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这就需要班主任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使“立德树人”理念有效渗透。首先,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关心;其次,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有利于德育教育效果的优化;第三,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墙,加强宣传力度,在班里粘贴一些德育或行为规范的宣传图片,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行为准则等等,使学生在自觉遵守这些行为标准的过程中形成自律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德育教育的目标。
5. 优化创新德育教育形式,提升“立德树人”教学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班主任重视创造条件,构建一个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平时和假期整体化的德育过程,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意识的形成。例如,利用纪念日、重大节日进行国情、党情,爱国、爱党教育;通过校运会、艺术节等大型集体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孝敬教育”、“争当文明学生”“文明班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通过举行主题班会,进行专题教育。班主任积极创造条件,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6. 健全德育教育评价机制,强化“立德树人”评价功能
及时、积极的德育评价对学生发挥着良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立德树人”思想的落实。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积极进行教育评价机制的优化与完善,不断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立德树人”思想在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中的贯彻。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优良品
1. 德的形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班主任充分认识到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确立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班主任采用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泼的、形象化的、多样化的德育教育形式。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德育学习,改变教师枯燥的德育说教,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具体做法如下:
2. 鼓励学生设计、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组织班级活动,做到:会制定活动计划、会组织落实实施计划,会做活动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以便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终身受益。例如,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让学生设计组织这个主题活动,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说说我的中国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人人“有份”的班级管理制度,落实“值日班长制”。
学生全员参与,轮值当班长。值日班长有明确的职责,值完日要写班长日记——写实、写真、写体会,写经验教训和建议。这样班级的民主气氛浓了。对良好的班风、班集体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它使得班集体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每个学生成为班集体的真正主人。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加强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重视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促进立德树人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追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家庭是人类发展、互动的第一社会世界,教育从生命第一天就开始了,个人在家庭中接受人生的第一个教育历程,其许多人格、观念的养成等都是在家庭奠定基础的。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孩子成功的一半。如,在家校合作中,班主任应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通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家长进行德育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引导,这样就使学生家长成为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助力,以此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坚守教育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为国家在强国战略服务。坚持党在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五育”落实,确保德育为先。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广东教育》,任用泽,广东教育杂志社 2013.10
[2] 霍国强 . 从班级管理到立德树人:班主任专业化的时代跨越 [J]. 教育科学论坛,2016(12)
[3] 高贤良 . 立德树人修君子品行——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渗透有效措施探究 [J]. 新课程(教研版),2020(03)
[4] 冯斌 . 行为世范,立德树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J].新一代(理论版),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