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视频录播教室的鲁科版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同步课堂互动设计与实践

作者

林克錣

福建省大田五中

引言

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核心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鲁科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科学探究与生活联系,而“牛顿运动定律”作为力学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学生理解自然规律的关键环节,也是后续学习能量、动量等内容的基础。然而,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课堂互动有限,学生在概念理解与规律应用中容易出现偏差。随着新课改推进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化,视频录播教室逐渐普及,为实现跨校互动和同步课堂提供了可能。同步课堂模式强调“同一内容、同一进度、同一互动”,借助录播系统实现课堂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使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相同的学习情境中获得支持。

一、同步课堂与录播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视频录播教室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产物,不仅能够实时记录和传播课堂教学,还能够支持远程互动与多地同步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促进教育均衡。录播同步课堂使优质教学资源能够跨越区域限制,实现不同学校的学生共享同一堂高水平课程。其二,提升课堂互动。借助录播平台的分屏、回放、答题与互动工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参与课堂探讨,教师也能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其三,促进学科融合。

二、“牛顿运动定律”教学的难点与互动需求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涉及惯性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物体间作用与反作用,既要求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规律,又需要他们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受力与运动关系”的混淆,常误认为“有力才有运动”;二是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区分不清,难以理解二者相互独立又成对出现的关系;三是缺乏实验条件下的直观体验,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这些难点决定了课堂互动的必要性,教师需要通过设问、实验演示、情境模拟与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和建构认知。基于视频录播教室的同步课堂,可以通过多屏互动、实时反馈和共享资源,强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从而缓解传统课堂中的互动不足,满足物理教学的深层次需求。

三、基于录播教室的互动教学设计策略

在同步课堂中,互动设计需要兼顾物理学科特点与技术条件,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探究性和实践性。第一,情境创设与问题引导。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可以利用视频片段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如高铁启动、航天器发射等,引发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思考,并通过录播平台进行跨校互动提问,营造共同探究的氛围。第二,实验演示与数据共享。教师可以借助录播设备展示滑块加速度实验或传感器数据采集,并将实验数据实时共享至学生端,学生分组讨论数据规律,形成对“F=ma”的直观理解。第三,互动讨论与合作学习。录播教室支持分组答题、即时弹幕和远程互动,教师可设计探究性问题,如“火箭升空过程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体现”,组织不同学校的学生在线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四、同步课堂实践案例与实施效果分析

某市两所高中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主题开展录播同步课堂实验教学,研究班为录播互动班,对照班为传统教学班。经过三周的同步课堂实践,研究班在学生参与度、概念掌握和应用能力上均表现出显著优势。课堂观察显示,录播互动班学生在讨论环节中参与率高达 85% ,而传统班级仅为 60% 左右;在课后测试中,研究班学生在理解“受力与运动关系”方面正确率提升了 15% ,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判断正确率提升了 20% 。学生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录播互动课堂使学习更直观、更有趣,能够通过跨校交流获得新思路,增强了合作与探究意识。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路径

尽管录播同步课堂在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教学中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技术依赖度高。部分学校的网络和设备条件不足,导致课堂互动出现延迟或中断,影响了教学体验。其二,互动形式单一。部分教师对平台功能的使用不够深入,课堂互动仍停留在简单的答题与讨论,未能充分发挥录播系统的潜力。其三,教师适应度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录播课堂的经验,难以平衡教学内容推进与多地互动的协调。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培训,提升其课堂调控与平台运用能力;优化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确保同步课堂的流畅运行;设计更为多样化的互动环节,如跨校分组实验、远程竞赛活动和多维度评价机制,使学生在互动中既有参与感又能获得成就感。

结论

本文以鲁科版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为例,探讨了基于视频录播教室的同步课堂互动设计与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录播同步课堂能够有效提升教学互动性和学生学习效果,改善传统课堂中师生交流不足和实验演示受限的问题,为促进教育均衡和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路径。然而,其应用仍受制于技术条件、教师能力和互动设计的深度,需要在培训机制、资源供给和平台优化等方面持续完善。未来,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深入发展,基于录播教室的同步课堂将进一步拓展物理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推动课堂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为构建高效、开放和公平的高中物理课堂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杨雅婻 . 高中物理学科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4.

[2] 刘辉 . 基于 ICT 环境的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 [D]. 安徽师范大学 ,2023.

[3] 陈晓琪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在线教育资源应用研究 [D].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