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葛昌春
陕西省紫阳县洄水镇九年制学校 725305
引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而作文教学则是其中最能体现语言运用与思维品质的关键环节。当前,中小学语文课堂在作文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生习作内容空泛、缺乏真情实感;有的学生语言单调、逻辑薄弱;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过于强调结构技巧,而忽视阅读在语言积累与思维激活中的价值。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能够综合运用阅读与写作能力,解决真实情境中的表达与思考问题。因此,探索“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模式,既是落实核心素养的现实需求,也是推动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拟从理论依据、现状困境、实践模式、教学策略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读写结合路径,以期为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作文教学的价值定位
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掌握,更是思维、审美、文化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作文作为语文学习的综合体现,其教学价值不仅限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在于思维训练、情感培养和文化理解的深层意义。作文教学应当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引导其通过文字建构自我认知和世界观,形成独立的表达能力与价值判断能力。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思维启发,两者在本质上是互为支撑的。若作文教学脱离阅读,就容易沦为“无源之水”;而阅读若缺乏写作的迁移,也难以形成深度思维。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作文教学必须重视读写结合,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
二、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读写脱节的困境
现实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教师往往在作文布置与批改环节投入较多,却忽视了写作背后语言积累、思维建构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性。阅读与写作的割裂尤为突出:一方面,阅读教学常常局限于理解和答题,忽略了与写作的关联,学生难以将阅读中学到的语言与方法迁移到写作中;另一方面,写作训练常常脱离阅读支持,学生缺少可借鉴的范式,容易出现“词不达意、内容空洞”的问题。这种脱节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既缺乏写作素材,又缺乏思维支撑,从而陷入“怕写、不会写、不愿写”的困境。加之应试教育的压力,作文教学过于强调“套路化”,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被压抑,作文沦为机械任务,失去了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
三、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模式,需遵循“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互动”的基本思路。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积累与表达迁移,精选具有典范性和启发性的文本,引导学生在赏析语言与结构的过程中学习写作方法。例如,学生在阅读散文时可学习细腻的描写方法,在阅读议论文时可学习逻辑推理与论证技巧。具体而言,教师可在阅读课后布置小练笔,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进行写作,将阅读所得即时转化为写作实践。
其次,教师要在写作中引入阅读支持,将阅读内容转化为写作素材,如引导学生围绕所读文章进行续写、改写、仿写,使阅读与写作之间建立直接联系。例如,在阅读《草船借箭》后,可让学生以诸葛亮的视角撰写一篇心理独白,既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再次,应强调读写互动,构建“读中有写、写中有读”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表达中深化理解,在阅读中拓展思维。例如,在写作讲评课上,可选取优秀习作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亮点,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这种模式,作文教学不再是孤立的写作训练,而是一个贯通阅读、思维与表达的综合性学习过程。
四、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推动读写结合模式落地需多元策略。
其一,文本选择要兼具针对性与多样性。既选语言优美、内容典范的经典,也引入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当代文章,为学生提供丰富写作资源。如学描写自然课文,引入现代散文家相关作品拓宽视野。
其二,创设多样写作任务。设置读后感、片段描写、角色代入写作等,让
学生在阅读中自然产生写作欲望。如读《小王子》后,以“我与小王子的对话”为题激发想象与创造力。
其三,重视思维训练。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推理和想象,为写作构思提供思维支撑。如读不同作家同题材作品,分析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异同,培养批判性思维。
其四,加强反馈与评价。通过同伴互评、师生对话,助学生交流中发现问题、改进表达。如组织写作小组,相互批改提建议。
其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在线平台等,实现读写互动,提升学习主动性与创造力。
五、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的成效与挑战
实践表明,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模式成效显著,能提升学生语言积累与表达能力,让写作语言更丰富、结构更合理、情感更真切。还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助其学会多角度思考与创新表达,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不过,该模式实施面临挑战。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转变不足,重知识讲解,轻思维训练与表达实践;课堂时间分配矛盾,阅读与写作难均衡发展;评价体系单一,重结果分数,忽视过程成长,限制学生个性化发展。
要发挥其价值,需在多方面优化。课程设计上加强统筹,设计读写结合单元主题教学;教师培训强化理念方法,组织培训活动分享经验;评价机制建立多维度体系,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全面评估学生读写能力,以推动其落地生根、发挥育人功能。
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文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读写分离”模式,构建以阅读为基础、以写作为延伸、以互动为纽带的读写结合教学新格局。通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培养思维、激发情感,并在写作中迁移方法、生成表达、发展创造,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整体提升。研究表明,读写结合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更能帮助其形成独立思考与个性表达的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读写结合的教学改革还有助于营造更加民主、开放和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未来,作文教学应进一步强化读写结合的实践探索,在课程建设方面完善单元整体设计与跨学科融合,例如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融入读写教学中;在师资培养方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研究;在评价改革方面形成兼顾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立体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文凤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J].教育界 ,2025,(21):104-106.
[2] 吴慧敏.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N].科学导报 ,2025-07-23(B02).DOI:10.28511/n.cnki.nkxdb.2025.000776.
[3] 齐 玉 美 . 新 课 标 导 向 下 小 学 语 文 跨 学 科 学 习 [J]. 家长 ,2025,(2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