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时代乌鲁木齐市幼儿园推进劳动教育的对策研究

作者

朱静

乌鲁木齐市第十一幼儿园 830000

一、引言

目前,劳动教育被纳入国家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责任感及智力发展的关键途径。乌鲁木齐市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课程体系不健全、教育资源开发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及家园共育参与度不均衡等问题。本对策研究从政策解析、实施现状、研究意义、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推动劳动教育从“形式化”向“实质化”转变。

二、乌鲁木齐市幼儿园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一)政策文件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020 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政策支持与实施基础,2021年《自治区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22 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课设为独立课程,为幼儿园劳动教育提供了理念衔接,进一步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阶段是劳动教育的启蒙期,对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习惯和能力具有奠基作用,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具有多民族文化交融、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特点,其幼儿园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特殊挑战,如民族文化差异、资源分配不均、家长观念影响等。因此,研究乌鲁木齐市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乌鲁木齐市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现状:

1. 课程设置:多数幼儿园已将劳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但内容以手工制作、园艺活动、卫生打扫为主,系统性不足。

2. 师资力量:教师普遍具备实践指导能力,但部分教师缺乏劳动教育理论培训。

3. 家庭教育:家长认知参差不齐,部分家庭存在“包办代替”现象,导致幼儿劳动机会缺失。

(三)幼儿园劳动教育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丰富边疆民族地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研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 实践意义:为乌鲁木齐市幼儿园提供可操作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乌鲁木齐市幼儿园劳动教育现状调查

1. 问卷调查:选取乌鲁木齐市 10 所幼儿园的教师、家长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00 份。

2. 访谈法:对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家长代表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劳动教育的实施难点。

3. 实地观察:记录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实践情况。

4. 调查结果:

(1)认知层面: 80% 的教师认为劳动教育重要,但仅 30% 的幼儿园有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年龄小,不适合劳动”。

(2)实践层面:劳动教育内容以“自我服务”为主,缺乏创造性劳动受气候影响,冬季户外劳动活动较少。民族文化资源未充分融入劳动教育。

(3)资源与支持:部分幼儿园缺乏劳动教育专用场地和材料,教师培训不足,缺乏劳动教育专业指导。

三、乌鲁木齐市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滞后

部分幼儿园仍存在“重智轻劳”倾向,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家长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不足,存在包办代替现象。

(二)内容与形式单一

劳动活动以简单重复性劳动为主,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未能结合乌鲁木齐本地特色设计活动。

(三)资源保障不足

部分幼儿园缺乏劳动教育专项经费。社区、家庭协同机制不完善,劳动教育局限于园内。

(四)教师专业能力待提升

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目标、方法掌握不足,活动设计缺乏科学性

四、新时代乌鲁木齐市幼儿园推进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政策支持,构建“三位一

制定《乌鲁木齐市幼儿园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明确各年龄段目标(如小班自我服务、中班班级劳动、大班社会服务)。设立劳动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幼儿园建设实践基地,通过家长学校、宣传手册等方式转变家长观念,强调劳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二)幼儿园层面- 课程优化

1. 设计“主题式劳动课程”,如“丝绸之路小工匠”(结合新疆非遗手工)、“绿色小卫士”(环保实践)。

2. 融入多领域知识,如数学(测量植物生长)、科学(观察作物习性)、艺术(设计劳动海报)。

3. 开展“劳动故事分享会”,幼儿用绘画、语言描述劳动经历,教师给予针对性反馈。

(三)家庭层面:

1. 开展“家庭劳动挑战赛”鼓励家长记录幼儿劳动瞬间并分享至班级群。

2. 发放《幼儿劳动教育指导手册》,提供分年龄段家务清单。

(四)构建多元化劳动教育体系

1. 生活化劳动:自我服务(整理物品、值日生)、班级服务(照顾植物、清洁环境)。

2. 创造性劳动:手工制作(如民族特色剪纸、陶艺)、种植体验(适合本地气候的植物)。

3. 社会性劳动:组织幼儿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如环保宣传、敬老院慰问)。

4. 游戏化劳动:设计“劳动闯关游戏”,如“整理小能手”(比赛收纳玩具)、“厨房小厨师”(模拟烹饪蛋糕)。利用角色扮演,如“环卫工人体验日”“超市收银员模拟”,增强职业认知。

5. 项目式学习 :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研讨会,学习《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劳动素养培养要求。邀请专家指导课程设计,如利用新疆本土资源开发“棉花种植”“葡萄晾晒”等特色活动。开展“幼儿园美化项目”,幼儿分组设计花园布局、制作指示牌、种植花卉。

6. 融入民族文化特色 : 结合新疆文化 , 设计特色劳动活动,如制作哈萨克族毡房模型、维吾尔族小花帽,融合传统工艺与劳动教育。

7. 建立家园社协同机制: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劳动活动(如亲子种植日)。与社区、农场、博物馆等合作,拓展劳动实践基地。

8. 社区联动:与社区合作开展“爱心义卖”、“环保小卫士”。邀请少数民族手工艺人进园,教授刺绣、编织等技能,传承非遗文化。

(五)成果展示:

1. 举办“劳动成果展”,展示幼儿种植的蔬菜、制作的手工艺品,邀请家长参与评价。

2.设立“劳动之星”奖项,表彰在劳动中表现突出的幼儿,强化正向激励。

五、结论与展望

新时代乌鲁木齐市幼儿园推进劳动教育,需立足政策导向、融合本土资源、创新实施方式,构建“家园社”协同机制。通过系统课程设计、专业师资培养、多元评价改革,可有效提升幼儿劳动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劳动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合路径,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模式,构建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体系,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宁宁 .《幼儿劳动教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5.

[2] 李兴华.《幼儿体育与劳动教育》[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5.

[3] 陆宣 .《幼儿劳动的科学教育》[M].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 张妙妙.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

[5]《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探索》[J]. 《成才之路》, 2021 年第 018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