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模式及实施路径初探
王小莉
重庆工贸技师学院 重庆 401329
一、背景及困境
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开启人工智能(AI)之旅,AI技术经历了曲折发展。2025 年被誉为 Agent(智能体)元年,AI 正全方位改变人类社会。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智能化,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改革。
全国高校率先开设 AI 专业或课程,取得显著成果。中职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应积极响应,培养适应 AI 时代的技术人才。然而,中职AI 教育存在诸多困境:各校对政策执行力度不一,导致政策落地效果差异显著;师资AI 素养参差不齐,培训滞后;研究缺乏对中职学生AI 素养的针对性。
调研显示,主动了解并使用 AI 工具的中职学生比例不足 20% ,且使用工具单一,低层次照搬挪用现象普遍。
二、“三阶四维全学段”AI 通用能力培养模式
遵循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认知规律,本文提出“三阶四维全学段”AI通用能力培养模式。“三阶”指中职一年级为基础认知阶段,二年级为技能进阶阶段,三年级为创新应用阶段;“四维”则依据工学一体化学习内容,将 AI素养分为知识、技能、素养、态度四个维度。
(一)基础认知阶段
本阶段主要学习活动包括了解 AI 的历史、定义、分支、应用及前沿发展;讨论 AI 的伦理问题、隐私保护和安全挑战。学习目标是建立 AI 基础认知,激发兴趣,培养基础技能与伦理意识。
四维学习内容:
知识层面:理解 AI 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认识常用 AI 大模型,如DeepSeek、ChatGPT 等。
技能层面:掌握简单AI 工具操作,能用准确语言描述人物身份、角色或职位,发出工作指令。
素养层面:养成人机协作提高效率的意识,辨识AI 工具结果的合理性。
态度层面:树立隐私保护与数字身份认知。
(二)技能进阶阶段
本阶段主要学习活动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 AI 模型,熟练运用多种模型协助完成项目任务。
四维学习内容:
知识层面:掌握机器学习流程与监督学习概念,理解数据特征与算法选择的关系。
技能层面:熟练掌握 3-5 种常用大模型,能提出高质量问题,人机协同完成项目任务。
素养层面:形成“需求分析—技术适配—效果评估”的思维决策流程。
态度层面:理解AI 技术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深化伦理认知。
(三)创新应用阶段
本阶段主要学习活动是培养跨专业融合思维,践行社会责任,推动技术创新。
四维学习内容:
知识层面:理解生成式AI 的技术特征与社会影响,认知其在智慧制造、智慧城市等国家战略中的应用。
技能层面:与产业需求对接,灵活运用AI 大模型解决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复杂问题。
素养层面:适应企业科技创新新形式、新要求,持续关注AI 技术最新发展动态。
态度层面:审视AI 生成结论可能涉及的抄袭、版权冲突等不端行为,自觉践行社会责任。
三、中职生AI 通用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
(一)研读国家政策,主动落地执行
国家发布的相关政策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近年来,国家在数字化建设和 AI 领域频繁出台意见、指南,如《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等。
职业教育需紧跟时代需求,服务经济发展。
(二)完善课程体系,搭建交流平台
中职学校 AI 课程体系构建可更加灵活,主要包括开展 AI 课程和 AI 融入其他课程两种形式。
开设AI 课程:基础认知阶段作为公共基础课,全校新生必修;技能进阶阶段以短期培训、讲座形式开课;创新应用阶段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引导下,尝试用AI 解决生产任务中的具体问题。
融入 AI 应用:在所有课程中融入 AI 应用,如课前翻转学习,课中人机协
作完成信息检索、方案制定等,课后知识归纳整理。
同时,学校需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如 AI 学习圈、AI 交流角,组织比赛和经验分享。
(三)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
AI 彻底改变了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下教学方法和模式可供借鉴:
翻转课堂: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大模型,课前完成预习,课堂上进行重难点讨论、实践。如语文文言文学习中,学生课前自行完成翻译,通过与 AI对话得到精准解答。
项目任务学习:中职学校全面实施工学一体化或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AI素养培养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实现。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借助 Deepseek设计产品推广宣传网页。
个性化学习:利用AI 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和资源,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如通过智能诊断与资源推送,实现精准补弱提优。
(四)推动校企联动,开展以赛促学
中职学校提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培养师资。企业是AI 大模型落地应用和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考察和学习企业用 AI 解决生产实际的案例,邀请企业 AI 应用高手到校开展讲座或指导专业实践教学,可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践性。
同时,各种 AI 比赛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驱动学生学习,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能力。
(五)加强师资培训,推动持证上岗
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能力是重要保障。需全面培训教师队伍的AI 应用能力,特别是用AI 提高教学效率,指导学生运用AI 进行辅助学习。
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如全员集中培训、全过邀请企业专家、大学AI 课程教师到校讲座。
引进兼职教师: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中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作为AI 兼职教师。
推行教师全员考试取证:在传统中职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职业技能证的基础上,增加AI 技术应用技能证。
(六)完善评价体系,纳入技能考试
在中职学生 AI 培养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纳入技能考试,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关键举措。学校要将 AI 素养作为学生核心能力进行评价,开展多维度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
此外,可在中职学生职业技能考试中,增加运用 AI 大模型辅助完成工作任务的相关评价。
四、局限性及运用注意事项
AI 工具虽强大,但局限性显而易见,对个体自主思考、判断、学习能力乃至伦理道德观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使用不当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教师地位边缘化、学生学习“孤岛化”等。对此,应有清晰认识,既要提升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和数字道德伦理,又要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始终要保留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中职学生 AI 素养的培养和落地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基于对国家相关政策研读、对中职学生 AI 素养现状的观察,进行初步研究和梳理,希望更多同行关注这一重要命题,为培养与时俱进的技能人才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 吴飞,李艳,陈静远等. 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2024 版)[J].科教发展研究,2024,4(2):71-96.
[2] 李艳,孙凌云,江全元等. 高校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及提升策略[J].开放教育研究,2025,31(1):23-33.
[3] 金丹,闻晓岚 . 高职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影响因子及其提升路径研究[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26 (02) :58-64.